成语意思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成语意思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成语出处宋 周敦颐《通书 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成语意思指出身贵族的年轻人。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水阁含春,便有那乌衣子弟伴红裙。”
成语意思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用不着争辩。
成语出处郭沫若《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复古,那是无庸置辩的。”
成语意思见“雾涌云蒸”。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故絪緼相感,雾涌云蒸。”元·王王恽《游泰山杂诗》之六:“绾茁元气同沧海,雾涌云蒸一水山。”
成语意思勿:不要。祝贺人病愈
成语出处《周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成语意思没有固定职业、住所而到处流浪的人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他说这班都是无业游民,往往有打个半死的。”
成语意思比喻恶势力猖狂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比喻男女欢合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都则为春心荡,也只想握云携雨,谁承望惹祸遭殃。”
成语意思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握雨携云”指男女欢合。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成语意思虚拟的人名或事物。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成语意思同“枉费心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你使着这般科段,敢可也枉用心机。”
成语意思“嵬”念wéi。亦作“嵬目鸿耳”。犹言动人观听。
成语出处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虚明茫茫,嵬眼澒耳,可大客旅钟鼓乐。”
成语意思婉:婉转。辞语婉转地不答应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2回:“幸亏英相罗士勃雷婉言谢绝,否则一个女儿受了两家茶,不特破坏垂成的和局,而且丧失大信。”
成语意思尤:怨恨。毫无怨恨。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的态度是随便饮酒,乞食,高兴的时候就谈论和作文章,无尤无怨。”
成语意思望:盼望,希望。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有名声有地位的人物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却说安老爷到了公子引见这日,分明晓得儿子已就取在前十名,大可放心了;无如望子成名,比自己功名念切,还加几倍。”
成语意思乌:乌鸦。乌鸦的雌雄难辨。比喻不分善恶是非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正月》:“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成语意思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成语意思见“文质彬彬”。
成语出处《南史·庾杲之刘怀珍等传论》:“怀珍宗族文质斌斌,自宋至梁,时移三代,或从隐节取高。”
成语意思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