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同“屋下架屋”。
成语出处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古人讥屋下作屋,信然!”
成语意思杏:杏花;蒲:菖蒲。指按时令劝勉耕种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望杏敦耕,瞻蒲劝穑。”
成语意思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成语出处旧题宋 尤袤《全唐诗话 韦丹》:“丹与东林灵澈上人为忘形之契,丹尝为《思归》绝句以寄澈。”
成语意思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
成语出处《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成语意思与内心相违背的话。
成语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王志之》:“也姑且不要求太求全,因为求全责备,则有些人便远避了,坏一点的就来迎合,作违心之论。”
成语意思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息夫躬传》:“初,躬待诏,数危言高论,自恐遭害,著绝命辞。”
成语意思议论纷纷。指舆论强烈。
成语出处宋 苏舜钦《诣匦疏 景佑五年》:“降麻之后,物论沸腾,故疾缠其身,灾仍于国。”
成语意思复:再。再也不能超过。指程度达到了顶点。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宜崇其制度,宣视海内,且令万世之后无以复加也。”
成语意思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袛园寺碑文》:“戚戚舍身,沾沾利益,遂欲绝口性命,塞路葱岭,此何异闻噎废食,见蹶停骖者哉?”
成语意思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
成语出处《尚书·大雨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成语意思比喻庸人自扰。亦作“畏影恶迹”。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消畏影而走乎曰中者也。”
成语意思见“望洋而叹”。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与陈后冈参议书》:“俟他日有持《后冈先生集》示我者,我当望洋而叹,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
成语意思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成语出处《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成语意思比喻传播之迅速。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
成语意思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
成语意思微言:精深微秒的言辞。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传山右阎氏之绪学,求二帝三王之微言大指,闵秦火之郁俨,悼孔泽之不完具。”
成语意思见“微言大义”。
成语出处清·魏源《序》:“所以发明西汉《尚书》今、古文之微言大谊,而辟东汉马郑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
成语意思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
成语出处《新唐书 韩愈传赞》:“当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刊落陈言,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要之无抵捂圣人者。”
成语意思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太尉此去,下官手下有个虞侯,能言快语,问一答十,好与太尉提拔事情。”
成语意思丢掉羊,得到牛。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山训》:“亡羊而得牛,则莫不利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