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瓮天:坐在瓮中观天,见天不大。比喻短浅的见识。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再次韵奉答子由》诗:“似逢海若谈秋水,始觉醯鸡守瓮天。”
成语意思侧:旁边。自己的床铺边。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距离很近
成语出处宋·岳珂《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
成语意思据汉刘向《说苑·权谋》,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后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
成语出处据汉·刘向《说苑·权谋》载,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
成语意思文官武将都耽于安乐;不以国事为务。文:文官;武:武将。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成语意思畏:敬畏;恤:周济。敬畏上天,怜爱下民
成语出处宋·朱熹《辞免进职奏状》:“既闵然有畏天恤民之诚,而圣训丁宁又无非恻怛焦劳之实。”
成语意思畏:畏惧,害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除了朝廷治罪,没有砍头的,你不必畏头畏尾。”
成语意思没有线索;没有来由。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这官司无头无尾,那贼人难捉难拿。”
成语意思韬:古代兵书《六韬》,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指文武两方面的谋略
成语出处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上略中略,奏山石之奇谋;文韬武韬,奉川璜之秘诀。”
成语意思文有计谋;武有策略。指智勇双全。韬、略:《六韬》、《三略》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策略叫韬略。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成语意思犹言不见天日。
成语出处清·唐训方《里语徵实》下卷:“况是人间瞻仰地,无天无日有何因之句,多及朝廷休咎,仁宗不之罪。”
成语意思见“违条犯法”。
成语出处宋·苏轼《论纲梢欠折利害状》:“一般点检,即二十九只船皆须住岸伺候,显是违条舞法,析文破敕。”
成语意思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成语意思硬铁放出光辉。比喻人遇到好的机会就会大为改观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顽铁生辉。”
成语意思硬铁放出光辉。比喻人遇到好的机会就会大为改观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4回:“俗语道得好:运去黄金减价,时来顽铁生光。”
成语意思语出《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后以“巍巍荡荡”形容道德崇高,恩泽博大。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
成语意思不端正的样子,形容行动不稳的样子
成语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他把那些歪歪倒倒的柜子、架子、桌子、椅子都扶了起来。”
成语意思喻明劫暗偷。
成语出处《冷眼观》第12回:“倘若瞒着他,走一趟私盐,或是打一趟文武差事,轻则剜眼睛,重则废命。”
成语意思牢靠妥当
成语出处老舍《取钱》:“人家已经都各按部位坐得稳稳当当,吸着烟卷,按着铃要茶水。”
成语意思指肮脏,不干净。比喻人的品质卑劣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17回:“伯温便往寺中,见那周颠,身倚胡床,口中念念的看着一本龌龌龊龊、没头没脑的书。”
成语意思亹亹:同“娓娓”。连续说话,不知疲倦。指讲话或文章十分精彩感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论》:“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抚,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