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见“通幽洞微”。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推五岳即须臾,制约宇宙,造化之内,无人可皆,通幽动微。”
成语意思通晓、洞察幽深而细微的道理。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佛光满禅师法嗣》:“并钩深索隐,通幽洞微。”
成语意思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真州东园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
成语意思通晓、洞察幽冥之事。
成语出处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文成作师,通幽洞冥。”
成语意思通晓、洞察幽冥灵异之事。
成语出处南朝·梁·陆倕《新刻漏铭》:“尚辨天意,犹测地情。况我神造,通幽洞灵。”
成语意思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 面无由,但以情企。”
成语意思同“通都大邑”。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成语意思残垣断壁
成语出处茅盾《归途杂拾》:“月光照着那些颓垣断壁,除了脚下格格的瓦砾碎响,更没有别的声音。”
成语意思仿佛天快要塌下来;地将要陷下去似的。形容声势或威力强大的变化。
成语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43回:“这场大战,真个是天摇地动,日色无光。”
成语意思犹言火上加油。比喻人为地激化矛盾,使事态严重。
成语出处明·李贽《与曾中野书》:“昨见公,令我两个月心事顿然冰消冻解也。乃知向之劝我者,只为我添油炽薪耳。”
成语意思见“甜言软语”。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滴珠叹了一口气缩做一团,被吴大郎甜言媚语,轻轻款款,扳将过来。”
成语意思①犹言说好听的话。②指好言好语。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
成语意思铁铸的砚台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成语意思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成语意思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成语出处晋 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唐 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成语意思桃李盛开。泛指春日美景。
成语出处唐·罗邺《东归》诗:“桃夭李艳清明近、惆怅当年意尽违。”
成语意思形容女子年青貌美。
成语出处三国·蜀·毛文锡《赞浦子》词:“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熏。懒结芙蓉带,慵拖翡翠裙。正是桃夭柳媚,那堪暮雨朝云。”
成语意思摇动嘴唇。谓吵嘴,争吵。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又不是挑牙料唇,只待要寻争觅衅。”
成语意思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成语出处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
成语意思比喻大家对待问题采取一致的态度
成语出处莫应丰《将军吟》第41章:“联合宣传队里头有的工人和战士似乎有话不敢说,都是统一的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