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疏:分;气:义气。散财给人,崇尚义气。指为人慷慨重义
成语出处宋·沈俶《谐史·戴献可仆》:“四明戴献可者,疏财尚气,喜从贤士大夫游处,而家世雄于财。”
成语意思见“山长水远”。
成语出处宋·晏殊《蝶恋花》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成语意思见“撒娇撒痴”。
成语出处茅盾《参孙的复仇》:“觉得自己太没脸,也觉得人家对他只有虚情假意,所以撒痴撒娇,定要问个明白。”
成语意思同“说长道短”。
成语出处宋·叶适《爱日斋丛钞》第三卷:“词语甚工,然犹说长说短,说人说我,未能尽抱滕之意也。”
成语意思①同“三长两短”。②犹闲话,坏话。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若再有三长四短,叫为兄的回去,怎生见你令尊令堂之面?”
成语意思参、辰,二星名。参与辰,日与月相对立,故用以比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
成语出处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则他这夫妻儿女两离别,总是我业彻,也强如参辰日月不交接。”
成语意思把宝物藏起来,好象没有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而不外露。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成语意思谓饮茶润泽喉吻,促进文思。极言饮茶的乐趣。
成语出处唐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成语意思指自幼形成的习惯就好象天性一样。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保傅》:“少成若性,习惯之为常。”
成语意思升:上升;升沉:指仕途上的得失;荣辱:显荣与耻辱。指宦途上的升迁与降职、荣显与失意
成语出处元·费唐臣《贬黄州》第四折:“下官苏轼,自被谗谮,远贬遐荒,谁想得复天日,我想升沉荣辱,好无定啊!”
成语意思形容人的吝啬,把钱财看得有如生命一般
成语出处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四回:“若辈视财如命,团团作富家儿,几见有能识大义的?”
成语意思指急于应付,现做现卖而不暇精制
成语出处茅盾《如何击退颓风》:“为了要吃饭,又不得不在顾忌多端的夹缝中作微弱之呼声,不得不在饥寒交迫之生活中匆忙写作,生炒热卖。”
成语意思生齿:指人口;繁:多。人口一天天多起来。
成语出处宋·程颐《论十事札子》:“今则荡然无法。富者跨州县而莫之止,贫者流离饿殍而莫之恤,幸民虽多而衣食不足者,盖无纪极,生齿日益繁而不为之制。”
成语意思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0回:“公首倡义举,奈何以王位让人耶?”
成语意思唱:通“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成语出处《晋书·刘弘传》:“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沐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唱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
成语意思遁:隐去。藏身于深密之处,远远地离开人群。指避世隐居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论相上》:“古之君子之相其君,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许,天下不许而君许之,君子有深藏远遁,以自脱天下之讥而已。”
成语意思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后指搞钱很有办法。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成语意思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成语意思谓人的容貌、仪态英俊非凡。
成语出处《陈书·江总传》:“尔操行殊异,神采英拔,后之知名,当出吾右。”
成语意思释:放下,放开。下车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静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行数百数,以驹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