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果然老百姓扶老挈幼,鼠窜狼奔,都奔东平府来。”
成语意思形容处事简单明快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29章:“他本来也没准备耽搁这么长时间,心想行不行三锤两棒就完了,他转几天就回来了。”
成语意思裈:裤子。虱子躲在裤缝里。比喻世俗生活的拘窘局促。
成语出处晋·阮籍《大人先生传》:“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裈之中乎!逃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
成语意思绌:不足、不够。盈:有余、多余。当衰败之时,而强作奢侈之事。盈,通“赢”。同“时绌举赢”。
成语出处清 吕留良《与董方白书》:“度所费不下数千金,时绌举盈,极为民害。”
成语意思省吃俭用。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翻魇殃》第九回:“你路上少吃俭用,可以到了家,你就快忙走。”
成语意思省:节约。形容生活非常节俭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一章:“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
成语意思原指减少粮食消耗;节省费用开支。后指吃的用的都很节俭;形容过日子非常节省。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虽不及得富盛之时,却是省吃俭用,勤心苦胝,衣食尽不缺了。”
成语意思绌:不足;赢:有余。在衰败的时强做奢侈的事。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世家》:“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赢。”
成语意思谓相当稳妥可靠。
成语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则道嫁良人十成九稳,今日个越不见末尾三稍。”
成语意思饰:修饰。修饰言辞掩盖真相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都是汝等谗佞之徒,误国之辈,妒贤嫉能,闭塞贤路,饰词矫情,坏尽朝廷大事!”
成语意思金莲:指缠足妇女的小脚。指妇女的小脚
成语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一看了便也要浑了。”
成语意思恃:依靠,凭借;矜:自以为贤能。自恃才能,骄矜自负
成语出处《隋书·炀帝纪下》:“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掩其过。”
成语意思语本《后汉书 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后因以“身操井臼”指亲自操持家务。
成语出处语出《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
成语意思深:重大,深重;积:积久而成。极深持久的仇恨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成语意思神采:显露在外的精神。脸上神态十分有光采
成语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五代》:“董北苑《潇湘图》,思翁旧物也,藏毕秋帆尚书家。卷长丈许,神采焕然,具有远山苍翠,江水潆洄景象。”
成语意思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成语意思根据长处,安排适当的工作。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
成语意思驰:传扬。名声远播。形容声望很高
成语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段干木贤者也,不趋势力,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
成语意思美:美德。因势利导,发扬优点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政事》:“璟,多所裁断,颋皆顺从其美,璟甚悦之。”
成语意思情势像骑在老虎背上一样;很难下来。比喻已在进行中的事情;迫于情势;欲罢不能。
成语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心里其实害怕;无奈势成骑虎,只得勉强要去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