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性恶》:“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成语意思一心一意。
成语出处《汉书·翟方进传》:“其专心一意毋贷,近医药以自持。”汉·陆贾《新语·怀虑》:“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
成语意思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安。形容心神恍惚,难以自持。
成语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为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成语意思鱼肉:以人为鱼肉;比喻残杀。比喻内部自相残杀。
成语出处《晋书 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
成语意思弦:乐器上的丝弦;磬:古代一种打击乐器。指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优美音乐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杨少尹赠答兼命继声》诗:“两首新诗百字余,朱弦玉磬韵难如。”
成语意思同“钻穴逾墙”。
成语出处宋·陈亮《祭潘叔度文》:“此钻隙逾墙之贱,而惧行已之无耻也。”
成语意思穴:洞。逾:越过。钻洞爬墙。旧时常比喻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后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成语意思知:同“智”,才智;效:胜任。才智能力可以胜任一官之职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成语意思谙:熟悉;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泛指音乐。指深通乐律
成语出处明·桑绍良《独乐园》第三折:“一个家知音谙吕,一个家唾玉喷珠。”
成语意思暇:空闲,闲暇;逸:安乐,安闲。自己找空闲安逸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5回:“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饰,必有危亡之祸矣。”
成语意思边笑边说话。
成语出处汉·杨修《节游赋》:“于是迂回详观,目周一倦,御于方舟,载笑载言。”
成语意思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相互关心备至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
成语意思谓揭示优缺点。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士之执举子业者盈庭,公摘瑕指瑜,无不心折。”
成语意思纤:细微;悉:详尽。形容极其细致周密
成语出处汉·贾谊《论积贮疏》:“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成语意思见“恣情纵欲”。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
成语意思孅:通“纤”;悉:详尽。形容极其细致周密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成语意思宅心:居心;训:规范,准则。心里知道规范、准则
成语出处《尚书·康诰》:“汝丕远惟商者奇成人,宅心知训。”
成语意思犹言寻找事端,制造分裂。瑕,玉上的斑点。隙,裂缝。
成语出处宋·朱熹《少帅魏国张公行状下》:“彼或内变既平,指瑕造隙,肆无厌之欲,发难从之请,其将何词以对?”
成语意思种:栽种,引申为培养。培养学识,积累文才
成语出处明·宋濂《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种学织文,名播于迩遐。”
成语意思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