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人借读别字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林甫传》:“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陡曰:‘此云杖杜何也?’陡俯首不敢言。又太常少卿姜度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麞之庆’”
成语意思朝:白天;暮:傍晚。从早到晚不停地督促检查。形容督促检查非常严格
成语出处唐·李靖《李卫公向对》:“虽朝督暮责,无益于事矣!”
成语意思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是骂乙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8回:“这一丈青气忿忿的走到后边厨下,指东骂西。”
成语意思朝:早晨。早晨在东,晚上在西。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
成语出处明·徐霖《绣襦记·闻信增悲》:“如今他在那里,朝东暮西,那有踪迹。”
成语意思同“遮天盖地”。
成语出处《清平山堂话本·羊角哀死战荆轲》:“团空搅阵,不分南北西东;遮地迷天,变尽青黄赤黑。”
成语意思摘:取。剜:用刀剜。用刀子将胆和心取出。形容非常痛苦。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小孙屠》第三折:“再休放来生债,啼哭的摘胆剜心,伤情无奈。”
成语意思至:极。大到极点,外无以加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成语意思指敌:与敌人作战。与敌人作战,要舍生忘死,勇于牺牲
成语出处战国·尉缭《尉缭子·兵教下》:“兵有五致: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
成语意思见“斫雕为朴”。
成语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后汉书·皇后传序》:“及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及贵人。”
成语意思至:极。小到极点,内无余隙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成语意思做各种坏事。
成语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
成语意思造:开始。指首先倡导
成语出处明·宋濂《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吾惟尽造端托始之意,使后人可继而已者是也。”
成语意思犹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陆贽《圣人苑中射落飞雁赋》:“闻之者足蹈手舞,睹之者目骇心惕。”
成语意思彰明美德,杜绝错误。
成语出处《左传·恒公二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孔颖达疏:“昭德,谓昭明善德,使德益彰闻也;塞违,谓闭塞违邪,使违命止息也。”
成语意思事:侍奉,服侍。正直无私地对待别人
成语出处《隋书·冯慈明传》:“慈明直道事人,有死而已。不义之言,非所敢对。”
成语意思比喻富贵和隐逸。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词:“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
成语意思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
成语出处《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成语意思至:最,极。极其正大、刚强。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成语意思装点:装饰点缀。经过一番装饰,面貌焕然一新
成语出处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二卷:“凡诸苑亭榭花木,装点一新。”
成语意思指能写出文辞优美、声调铿锵的好文章的人才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重修北岳庙碑奉敕撰并序》:“惭非掷地之材,有玷他山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