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成语意思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成语意思偃仰:俯仰。指没有一定的主张,随大流。
成语出处《荀子 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
成语意思见“鱼书雁帖”。
成语出处《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成语意思瑶池:传说中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玉液:指美酒。仙家酿造的美酒。形容酒名贵醇美。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水晶壶内,尽都是紫府琼浆;琥珀杯中,满泛着瑶池玉液。”
成语意思怡:使愉悦。让自己精神愉悦以保养本性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上王中丞书》:“所以终日闭门,怡神养性。”
成语意思谓保养精神元气。
成语出处《魏书·显祖纪》:“其践升帝位,克广洪业,以光祖宗之烈,使朕优游履道,颐神养性,可不善欤?”
成语意思首:头。有开头,有结尾。做事能坚持到底。指故事或文章结构完整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四·公冶长》:“做得一章有头有尾,与今日学者有头无尾底不同。”
成语意思抬头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成语出处《孟子 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新五代史 唐臣传 郭崇韬》:“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成语意思泛指书信。
成语出处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成语意思思:同腮;于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成语意思见“颐性养寿”。
成语出处《晋书·嵇康传》:“永啸长吟,颐神养寿。”
成语意思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成语意思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成语出处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
成语意思玉树:用玉做的树;芝兰:香草。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成语出处《晋书 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成语意思怡:使愉悦。让自己精神愉悦以保养本性
成语出处《纪闻·牛应贞》:“水解冻而绕轩,风扇和而入牖,固可蠲忧释疾,怡神养寿。”
成语意思怨恨之声充满道路。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
成语出处《旧唐书·张廷珪传》:“州县征输,星火逼迫,或谋计靡所,或鬻卖以充,怨声载路,私气未洽。”
成语意思疑似:既像又不像。指有所怀疑,不敢肯定的事。
成语出处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断速则寡恕于人,而疑似之间不容辩也。”
成语意思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
成语出处《谷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成语意思冠:首位。一个时期居首位的人物
成语出处《晋书·王献之传》:“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