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谓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成语出处《魏书·世祖纪》:“古之君子,养志衡门,德成业就,才为世使。或雍荣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棲棲遑遑,负鼎而自达。”
成语意思谓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成语意思同“野人奏曝”。
成语出处唐·欧阳玭《野人献日赋》
成语意思把不值钱的芹菜当好东西献给别人。比喻贡献的不是有多大价值的东西(多用作送人礼物或建议时的客套话)。
成语出处《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台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
成语意思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
成语出处《列子·杨朱》:“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
成语意思攘:扰乱。思绪不安,心中感动劳累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卢生也,也是你三生累积功千劫,教我一夜思量计万条,意攘心劳。”
成语意思见“言类悬河”。
成语出处《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成语意思鱼肉:比喻受宰割;乡里:地方上的老百姓。把地方上的老百姓当作鱼、肉一样任意宰割。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仲长统传》:“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成语意思巷伯:周幽王时寺人(宦官),遭谗被刑。像巷伯一样冤屈。指不白之冤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信如卞和,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子政。”
成语意思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
成语出处《汉书 枚乘传》:“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晋书 苻坚载记上》:“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谓也。”
成语意思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成语出处唐 李翱《祭吏部韩侍郎文》:“遣使祭斝,百酸搅肠,音然宛在,曷日而忘?”
成语意思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成语出处《金史·熙宗本纪》:“疑人勿使,使人勿疑。自今本国及诸色人,量才通用之。”
成语意思闻:听见。想要别人不听见,不如自己不说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成语意思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
成语出处唐·张说《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观世音菩萨像颂》:“相门华列,儒庭善训,雍容文雅,当代知名。”
成语意思喜悦而无拘束貌。
成语出处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小欢颜悦,至乐而笑,乐之理也。何以言之?夫至亲安豫,则怡然自若,所猖狂也。”
成语意思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成语意思比喻微薄的贡献。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杨朱》:“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
成语意思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
成语意思以:用。柔:柔和。制:制服。刚:刚强。用柔和的办法去制服刚强的。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成语意思同“郢匠挥斤”。
成语出处元·刘敏中《最高楼》词:“郢人斫垩元无迹,仙家种玉不论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