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欲:欲望;壑:山沟;深谷。欲望好像沟壑一样;难以填满。指私欲太大;无法满足。
成语出处《国语 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啄,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
成语意思犹言团团转。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1回:“玳安来家,到处寻书童儿,那里得来,急的只游回磨转。”
成语意思见“与虎谋皮”。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成语意思指没有脸见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赵苞传》:“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而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
成语意思和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绝对办不到。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纯属幻想。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第208卷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成语意思比喻人应知足,贪多无益。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成语意思很:通“狠”,贪狠。比喻狠毒贪婪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成语意思狠:凶狠。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成语意思比喻胡言乱语。
成语出处汉 焦赣《易林》:“一簧两舌,妄言谄语。”
成语意思历乱:不清楚,混乱。形容看见美丽、复杂的色彩或繁复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参成世界总游魂,错认讹闻各有因。最是天公施巧处,眼花历乱使人浑。”
成语意思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成语意思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刻板地照着做。
成语出处《诗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论事,依葫芦画瓢,就会写成:一条搭肩六尺长,劳动一天沾了灰。”
成语意思同“养虎自遗患”。
成语出处《东周列国志》第五六回:“今其子乃欲见逐,岂非养虎留患耶?”
成语意思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谓文思敏捷。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尝直紫微阁,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将下直,为之立马却坐,一挥九制数千言,文辞典雅,各得具体。”
成语意思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成语意思《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按,今本《抱朴子·释滞》作:“山徙社移,三军之众,一朝尽化,君子为鹤,小人成沙。”后因以“猿鹤沙虫”指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民。
成语出处《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按,今本《抱朴子·释滞》作:“山徙社移,三军之众,一朝尽化,君子为鹤,小人成沙。”
成语意思核:对照,考核。研究考核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成语出处汉·张衡《东京赋》:“温故知新,研核是非。”
成语意思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成语意思见“燕颔虎头”。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赠李兵马使》诗:“江南别有楼船将,燕颔虬须不姓扬。”
成语意思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