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腐:腐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
成语出处《新唐书·高俭窦威传赞》:“古来贤豪,不遭兴运,埋光铲采,与草木俱腐,可胜咤哉!”
成语意思衣:穿。穿着礼服聚会。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表》:“若乃衣裳盟会,九合一匡,犹惭德斯礼也。”
成语意思骊珠:一种珍贵的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比喻歌声宛转就象成串的骊珠一样。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有字多声少,有声少字多,所谓一串骊珠也。”
成语意思比喻时间拖久了;事情就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成语出处清 吕留良《吕晚村先生家训真迹》:“荐举事近复纷纭,夜长梦多,巩将来有意外,奈何?”
成语意思瑶池: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地方;阆:门高大的样子;阆苑:传说神仙住的宫苑。指仙家园林
成语出处《宣和画谱·人物·阮郜》:“作女仙图,有瑶池阆苑,风景之趣。”
成语意思抱怨与骂人的话语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这老妪独居,谁人到此,亦有诗句?足见怨词詈语遍于人间矣!”
成语意思按此标准向同类推理
成语出处宋·周煇《清波杂志》第六卷:“盖尝供熟火也,以此类推之,岂识世事艰难!”
成语意思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它事物的道理。
成语出处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六:“宣和间,宗室围炉次,索炭,既至,诃斥左右云:‘炭色红,今黑,非是。’盖尝供熟火也。以此类推之,岂识世事艰难!”
成语意思会聚;会合。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姜尧章自叙》:“薄海英才,云次鳞集。”
成语意思比喻夫妇两人情投意合。
成语出处宋·曾慥《高摘漫录》:“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成语意思同“一差二错”。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如若不听我言语,逼迫女儿一差两讹,与你干休不得!”
成语意思次:次序;躐等:越级。超越等级次序
成语出处宋·苏轼《御试制科第一道》:“今陛下所震怒而赐谴者何人也?……越次躐等召而问讯之者何人也?”
成语意思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成语出处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成语意思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成语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成语意思犹一日千里。
成语出处唐·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诗之三:“一朝千里心犹在,争肯潜忘秣饲恩。”
成语意思谓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
成语出处《汉书·董仲舒传》:“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颜师古注:“谓牛无上齿则有角,其余无角者则有上齿。”
成语意思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成语出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白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异草,骈阗堦砌。”
成语意思亦作“瑶草琪葩”。①仙境里的花草。②珍贵奇异的花草。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5回:“行不到一里之间,但见荆棘为篱,外面都是青松翠柏,篱内尽是瑶草琪花。”
成语意思指仙境中的花草。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成语意思谓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