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行:走。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形容心情焦躁不宁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瑜闻大惊,行坐不安。”
成语意思谓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
成语意思指逍遥自得。
成语出处明谢谠《四喜记 亲忆琼英》:“你看那人踏雪寻梅,那人寒江独钓,何等消遥自在。”
成语意思逍遥:悠闲自得的样子;自在:自由;舒适。形容悠然自得;自由自在。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菩提寺上方远眺》:“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成语意思吟:吟咏;咏:歌唱。走着念诵,坐着歌唱。形容到处都在读书
成语出处《南史·郭祖深传》:“陛下昔岁尚学,置立五馆,行吟坐咏,诵声溢境。”
成语意思兴:兴起。兴起云彩,制造下雨。比喻神魔鬼怪法术厉害
成语出处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三折:“卖弄起兴云作雨机,怎提防捉虎牢龙计。”
成语意思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成语出处唐·皇甫氏《原化记·陆生》:“道成者能兴云致雨,坐在立亡。”
成语意思兴:兴起。兴起云彩,掀起雾气。比喻神魔鬼怪法术高明
成语出处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三折:“量那道人,有甚么神通,不如展吾兴云作雾之机,涌浪翻波之智。”
成语意思谓无拘无束,自得其乐。
成语出处唐·李珏《唐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公神道碑铭》:“池台琴酒,逍遥自娱,贤士大夫,尚其轨躅。”
成语意思行:行为;言:言论。行为和言论都是自己发出的。比喻要自己约束自己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成语意思形容佩服爱幕到极点。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神迷,向慕之也。”
成语意思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成语意思谓李花色白,其光采或照耀于白天,或显现于夜晚。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读退之李花诗序》:“因晚登碧落堂,望隔江桃皆暗,而李独明,乃悟其妙,盖炫昼缟夜云。”
成语意思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成语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元晖谓笔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曲箸哺物,此最善喻。”
成语意思虚掷:白白地扔掉。把时光白白地扔掉。形容虚度岁月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您有这般智力,当此乱离之世,不从事弓刀间立着功名,取那富贵,怎不枉了一生?虚掷光阴,真是可惜!”
成语意思梅花
成语出处明·高启《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成语意思隙:缝隙。从门缝中观看争斗。比喻看不到整个情况
成语出处宋·苏轼《超然台记》:“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
成语意思席:铺陈;聘:请人任职。铺陈珍品,待人选用。旧指有才能的人等待受聘用。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成语意思及:接替。哥哥死了,弟弟接替。指弟弟接替哥哥的职位和事业
成语出处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沾益州土知州安边,旧土官安远之弟,兄终而弟及者也。”
成语意思指言语行动迎合上级的意图。
成语出处《孔丛子·抗志》:“希旨容媚,则君亲之。”《汉书· 不疑传》:“闻暴公子威名久矣,今乃承颜接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