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自诩有才,以求施展
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求教于愚人是问道于盲;枉道以干主是炫玉求售。”
成语意思誉:声誉,名誉。用虚假的声誉欺骗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
成语意思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
成语出处唐 厉霆《大有诗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
成语意思鲜:少。很少有能够同它相比的
成语出处《宋史·宋偓传》:“偓,庄宗之外孙,汉祖之婿,女即孝章皇后,近代贵盛,鲜有其比。”
成语意思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成语出处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虚有其表耳!’”
成语意思徙倚:徘徊;仿徉:通“彷徉”,游荡无定。徘徊、游荡不定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哀时命》:“然隐敏而不达兮,独徒倚以仿徉。”
成语意思指与正事无关的话;废话。
成语出处宋·郭应祥《鹊桥仙·丁卯七夕》词:“独怜词客与诗人,费多少闲言泼语。”
成语意思波浪翻腾,互相撞击。亦比喻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彭湃。”
成语意思挝:古同“抓”,用指或爪挠。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忽抬头,见他的那金箍棒靠在东壁,喜得他心痒难挝。”
成语意思指巧说诡辨,曲解律令。
成语出处《礼记 王制》:“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成语意思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成语出处元 商衟《新水令》套曲:“好教我急煎煎心痒难揉,则教我几声长吁到的晓?”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那的是急煎煎心痒难揉。”
成语意思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骄傲,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成语意思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
成语意思勇猛;善于战斗。骁勇:勇猛矫健;善:善长。
成语出处《南齐书 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于人。”
成语意思犹心旷神怡。
成语出处《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只觉那茶一口口,也有美人的色香在内,吃下去甚是心悦神怡。”
成语意思①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②与正事无关的话。
成语出处明·冯惟敏《正宫端正好·徐我亭归田》:“一个道紧急军情奉火牌,闲言碎语须耽待。”
成语意思虚:空,白白地;延:拖延。白白地拖延时间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勤求》:“我有秘书,便守事之,庶有异闻,而虚延岁月,妨资弃力,卒无所成。”
成语意思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生息:人口繁殖。
成语出处唐 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
成语意思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徐文长传》:“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事,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成语意思①谓犯法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坏事或与坏事有牵连的人不受追查。②谓置身事外,毫不关心。
成语出处清·包世臣《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首祸正凶,逍遥事外。”鲁迅《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杨妃,禄山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玄宗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