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犹言循名责实。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循名课实,以章为本者也。”
成语意思跨下马来细细地观赏花朵。多比喻做工作深入实际地调查研究。
成语出处唐 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成语意思衔:用嘴含;枚:像筷子的东西,两头有带,可系于颈上;疾走:快走。形容夜晚秘密急行军。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秋声赋》:“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成语意思使人眼花心惊。
成语出处宋刘氏《重修文宣王庙记》:“增华崇丽,眩止惊心。”
成语意思意思是偌大一个须弥山塞进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刚刚合适。形容佛法无边,神通广大。也形容诗文波诡变幻,才思出众。
成语出处《维摩经不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成语意思循:依照;校:查对。按照名义来要求内容,以考察是否名副其实
成语出处《晋书·刘弘传》:“皆功行相参,循名校实,条列行状,公文具上。”
成语意思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以“悬门抉目”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成语出处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成语意思因感到羞耻而怕见人。
成语出处《南齐书·刘祥传》:“司徒禇渊入朝,以腰扇鄣日。祥从侧过,曰:‘作如此举止,羞面见人,扇鄣何益?’”
成语意思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 “兴灭国,继绝世。”
成语意思兴:兴起。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成语出处明·刘基《杞子来潮》:“胥教胥海,以引以为翼,以继武王周公兴灭举废之心,可也。”
成语意思慕:羡慕;追:追求。心头羡慕,手上模仿。形容竭力模仿。
成语出处《晋书 王羲之传》:“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成语意思休明:美好,清平;盛:兴旺;世:世代。美好清平的兴盛时代。
成语出处晋·潘岳《西征赋》:“当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质。”
成语意思相:宰相、丞相、相国。在宰相门前扫地。形容干求有术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扫齐相舍人门外。”
成语意思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成语出处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小官已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
成语意思形容技艺学问已进入高超而神奇的境界。
成语出处元·明善《张淳传》:“名贯京师,凡为调曲,尽声韵,玄妙入神,成一家艺。”
成语意思惜:爱惜;墨:写字用的墨。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成语出处宋 费枢《钓矶立谈》:“李营丘惜墨如金。”
成语意思谓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
成语意思亦作“席门蓬巷”。形容所居之处穷僻简陋。
成语出处唐·高适《行路难》诗:“东邻少年安所知?席门穷巷出无车。”
成语意思见“席门穷巷”。
成语出处唐·王勃《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席门蓬巷,伫高士之来游;丛桂幽兰,喜王孙之相对。”
成语意思指男子汉大丈夫。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丫环之中,尚有全忠全孝顶天立地之人,何况须眉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