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曲解法律条文,妄生不实端绪,以加重人罪。
成语出处《汉书 宣帝纪》:“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释非,以成其罪。”
成语意思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成语出处汉 王充《论衡 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
成语意思激:急疾。像流星飞驰,闪电疾逝。形容迅疾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故絪缊相感,雾涌云蒸,嘤鸣相召,星流电激。”
成语意思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
成语出处《礼记·礼运》:“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成语意思见“星流霆击”。
成语出处《周书·晋荡公护传》:“更集诸部,倾国齐至,星流电击,数道俱进。”
成语意思详略:详细和简略;得当:适当,恰当。指应当详细和应当简略的地方都处理得很妥当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非相》:“略则举大,详则举小。”
成语意思行令:行酒令;猜拳:猜枚游戏。喝酒时划拳行酒令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行令猜拳频递盏,折牌道字慢传钟。”
成语意思鲜血流成了河。形容死伤的人极多。
成语出处清 陈忱《水浒后传》:“刘猊丢甲丢盔而走,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又折了二千多兵,退到万庆寺喘急方定。”
成语意思兴办有利的事情,除去有害的事情。亦作“兴利除弊”、“除害兴利”、“兴利剔弊”。
成语出处《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
成语意思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成语意思兴办有利的事情;消除有害的事情。兴:兴办;创办;弊:弊端;害处。
成语出处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成语意思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乡利倍义乎!”
成语意思见“香车宝马”。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香轮宝骑竞繁华,可怜今夜宿倡家。”
成语意思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成语出处《晋书 石勒载记上》:“出其不意,直冲末抷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
成语意思行:从事;及时:抓紧时机。不失时机,寻欢作乐
成语出处汉乐府《西门行》:“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逮为乐,当及时。”
成语意思系:缚,系上。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成语出处明·瞿汝稷《指月录》第23卷:“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
成语意思掀:翻动;决:冲破。形容诗文气势宏伟,像驾驭雷电一般
成语出处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其驱驾气势,若掀雷决电,撑扶于天地之垠。”
成语意思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成语意思不切实际,高妙空洞的议论。亦作“高谈虚论”。
成语出处《六韬·上贤》:“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
成语意思无廉洁之操守且不知羞耻。
成语出处宋·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上之上》:“朝廷不复敦尚名节,故士大夫鲜廉寡耻,不知君臣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