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成语意思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怒放:盛开。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只他这一番言语举动,便把个舅爷骗得心花怒放。”
成语意思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成语出处元 刘壎《隐居通议 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成语意思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梁)、麦、菽(豆)泛指粮食作物;丰登:丰收上场打晒。形容农业丰收年景。
成语出处《六韬 龙韬 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成语意思随:顺从;遇:遭遇;安:安然自得。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计算起来,也是吾生有限,浩劫无涯,倒莫如随遇而安。”
成语意思庞然:高且大的样子。形容外表强大;事实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第19卷:“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成语意思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成语出处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成语意思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成语出处孙荪《云赋》:“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
成语意思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成语意思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成语出处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成语意思哗:虚夸;宠:宠信。指用虚夸的言论行动迎合群众;以博得他们的好感和信任。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成语意思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的意思。指青年人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是可敬服的。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成语意思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成语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成语意思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完结。刚兴起还没有停止。现多用来形容事物正处于兴旺阶段或形容正在蓬勃发展。
成语出处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一卷:“鸿恩锡类,方兴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成语意思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
成语出处《晋书 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成语意思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心意。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多指对己所得的成就十分得意。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成语意思杯水:一杯水;车薪:一车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成语意思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成语意思直率地讲话;毫不隐讳(讳:忌讳;隐讳)。
成语出处《晋书 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成语意思以:用;拿;继:继续连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