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笨拙的鸟先飞起来;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害怕落到别人后面;比别人先着手做事。也作“夯鸟先飞”。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成语意思玲珑:透亮;清澈的样子;也指人机灵、灵巧。原指室内各面窗户敞通明亮。后形容为人机灵;善于应付。
成语出处唐 黄滔《黄御史集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七面八面玲珑。”
成语意思昂:仰;抬起;挺胸:挺起胸膛。仰着头;挺起胸膛。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成语出处《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成语意思失笑: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哑然:形容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成语出处汉 赵晔《吴赵春秋 赵王元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成语意思引:招引;把狼引到室内。比喻自己把坏人或敌人招引进来。
成语出处元 张国宝《罗李郎》:“我不是引的狼来屋里窝,寻得蛐蜒钻耳朵。”
成语意思举:做事。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
成语出处《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成语意思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紫箫记 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
成语意思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南赡中华之人物。”
成语意思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的景象。现多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景象繁荣兴旺。
成语出处宋 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成语意思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成语出处《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成语意思策:办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成语出处宋 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成语意思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成语出处明 杨慎《丹铅杂录 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说尽,则索然无味。”
成语意思足赤:足金,纯金。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成语出处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成语意思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成语出处唐 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成语意思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成语意思回味:吃过好的食物以后的余味;指从回忆中体会到的意味;穷:穷尽。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也比喻读过含意深长的文艺作品后;体会到无限的意趣。
成语出处宋 王禹偁《小畜集 卷六 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成语意思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言。后比喻隐瞒得非常严;唯恐别人知道。
成语出处《穀梁传 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成语意思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成语意思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成语意思此:这;这个;彼:那;那个;伏:低下去。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也作“此伏彼此”、“此起彼落”。
成语出处汉 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伏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