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成语意思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成语意思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成语出处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成语意思瘦得如同柴棒。形容非常消瘦。
成语出处宋 陆佃《埤雅 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
成语意思婀娜:柔软而美好。形容各种轻盈软美的姿态。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成语意思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成语出处南唐 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成语意思低着眉头;眼睛里流露出顺从的神情。
成语出处晋 王隐《晋书》:“人或说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然随俗低眉下意乎?’”
成语意思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成语意思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十分向往而不能克制。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成语意思的:靶子;矢:箭。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成语出处宋 叶适《水心别集》:“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扶弓注矢以从之。”
成语意思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成语意思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成语意思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成语出处《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成语意思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成语意思门:原指宫门;庭:原指朝庭;现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场。原来形容宫门里;朝庭上;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十分热闹。现在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成语意思屡次试验都不错。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迫上,屡试不爽。”
成语意思良:好;益:有益;有帮助。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成语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0回:“虽然有那良师益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却总是耳边风,纵有时听得入耳,自己要想发愤为雄,都是一般虎头蛇尾。”
成语意思来日:未来的日子。方:正。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表示事有可为。
成语出处宋 文天祥《与洪瑞明云岩书》:“某利郡后,颇与郡人相安,日来四处无虞,早收中熟,觉风雨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绵求牧,来日方长。”
成语意思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气概、精神。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成语出处老舍《兔儿爷》:“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汉奸,也是废物。”
成语意思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