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保持整洁和有条不紊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打扮得整整齐齐,则等做女婿。”
成语意思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成语意思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转斗千里,矢尽道穷。”
成语意思指十分真实可靠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弟兄三个,真真实实地并没半点儿假!”
成语意思象声词。描写老鼠活动的声音
成语出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有鼠作作索索。”
成语意思子孙后裔;世世代代。
成语出处《书·梓材》:“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成语意思牢固,结实。也指实在,踏实
成语出处邓小平《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青年报发表社论,提出号召,不要搞一般号召,而是扎扎实实地告诉青年怎么做法。”
成语意思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立忠信男儿志四方,居王佐丹房定八方,抚万姓,定边疆。”
成语意思赃物是真的,罪犯是确实的。泛指犯罪的证据确凿。
成语出处明 徐渭《女状元》第三出:“临邛卓家失了盗,那伙做公的没处拿真赃实犯。”
成语意思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成语意思壮志:宏大的志愿;酬:实现。宏伟的志愿未能实现。
成语出处唐 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成语意思斟酌:考虑;损:减少;益:增加。仔细考虑,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成语意思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成语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孔颖达疏:“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成语意思帮助坏人干坏事(纣:商朝末年的暴君商纣王;虐:暴行)。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成语意思铮铮:金属相击声。比喻为人正直,名声很好。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二出:“他也是敝世兄,在复社中铮铮有声,岂肯为此?”
成语意思凿凿:确实。有确实的证据。
成语出处清 朱之瑜《答野传问》:“陶氏《辍耕录》云:‘蒙古入中国,中国方有木棉。’是凿凿有据也。”
成语意思射箭时左手支撑;右手弯曲。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绌:屈;不足)。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成语意思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成语意思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成语出处巴金《探索集 究竟属于谁?》:“这些人振振有辞、洋洋得意,经常发号施令,在大小会上点名训人。”
成语意思指人处事认真细心,丝毫不马虎
成语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8回:“只见都氏慌忙的一把挈起,声也不做,仔仔细细的看上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