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正:正直,公正。要让别人做到公平正直就必须自己先做到
成语出处王朔《永失我爱》:“这也就是我自个,换别人这样儿我也早急了,要不怎么说正人先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
成语意思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成语出处《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他劝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成语意思辞:推辞。表示全部接受;决不推辞。
成语出处邹韬奋《经历》:“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任何个人的艰险,是在所不辞的。”
成语意思至:到。到死都不变。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成语意思座:坐席。指在席上的受主人尊敬的客人,泛指受邀请的客人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8回:“出门方欲图生计,入室何来座上宾?”
成语意思整日整夜,日日夜夜。
成语出处郁达夫《沉沦》:“他回家之后,便镇日镇夜的蛰居在他那小小的书斋里。”
成语意思指在社会上立身处世
成语出处欧阳山《三家巷》:“咱俩都快要走进社会——做人做事了,你怎么还只管任性胡来呢!”
成语意思生活中的实际人和实际事
成语出处冰心《关于男人》:“这里记下的都是真人真事,也许都是凡人小事。”
成语意思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成语出处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呵。”
成语意思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祐传》:“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成语意思惜:吝惜。决不吝惜。
成语出处清 金念劬《避兵十日记》:“果能摆城固守,区区民房原在所不惜。”
成语意思到死都不觉悟。形容顽固不化。悟:醒悟。
成语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
成语意思至:到。到死也不屈服。形容英勇顽强,视死如归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二张援襄》:“贵身被数十创,力不支,遂为生得,至死不屈。”
成语意思袖手旁观,不理不睬
成语出处清·许奉恩《里乘》第三卷:“君职司爽鸠,应为民除害,坐视不理,将何以辞其责也?”
成语意思旁观别人的危难而不加救助。
成语出处宋 洪迈《夷坚志补 褚大震死》:“凶愎不孝,乡里恶之。母尝堕水中,坐视不救,有他人援之,后加詬骂而殴之。”
成语意思要把沙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
成语出处《楞严经》第六卷:“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
成语意思比喻口头上的关切与安慰或是帮别人说好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一动手便有了春意。比喻诗人、画家才思高雅;也比喻医生医术高明。着:接触;挨上。
成语出处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成语意思从上到下
成语出处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总以能教育群众、纠正错误、保证党的领导为原则。”
成语意思选择好的而遵循;依从。择:选择。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