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贼偷了东西走后才云关门。比喻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法瑫宗一禅师》:“僧曰:‘若不遇于师,几成走作。’师曰:‘贼去后关门。’”
成语意思珍:贵重的;奇:特殊的。珍奇的飞禽,罕见的走兽。
成语出处《尚书·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
成语意思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用自己也不相信的去欺骗别人。形容别有用心或虚伪无力的欺骗行为。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卷:“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成语意思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此乃学生考究不精,自取其咎,非圣太子之过也。”
成语意思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成语意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
成语出处《阴符经》下卷:“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成语意思谓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
成语出处郭沫若《北伐途次》:“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成语意思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成语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章:“许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昂头命令道:‘送我回监狱!’”
成语意思真实的情意。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求退录·诗话》:“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真情实意,喑合而偶中,固不待于教。”
成语意思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
成语出处孙犁《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
成语意思战场上使用的武器弹药。多比喻实战。
成语出处柯灵《〈阿英散文选〉序》:“尽管有真枪实弹与纸上硝烟的不同,却同样要以活鲜鲜的生命相搏击的。”
成语意思指勒索、榨取;没有满足的时候。厌:满足。
成语出处《元史 乌古孙泽传》:“湖广平章政事要来木贪纵淫虐,诛求无厌。”
成语意思形容东西非常混杂,或事情非常杂乱。
成语出处赵树理《三里湾》:“里面杂七杂八堆得满满的,实在找不下个腾的地方!”
成语意思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成语意思珍:珍贵的;禽:鸟的总称。指贵重奇异的动物。
成语出处《尚书 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异常,不异于国。”
成语意思比喻大家齐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好。擎:往上托举。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众擎易举,已有个成数了,不日便可奉请开复。”
成语意思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成语出处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成语意思整天不知厌倦。指埋头学习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致思》:“吾闻可以为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
成语意思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是。”
成语意思谓无所顾忌地放纵情欲。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惟其生于后世,学绝道丧,异端邪说充塞弥满,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与世间凡庸恣情纵欲之人均其陷溺,此岂非以学术杀天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