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喻:说明。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成语出处《北史 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渐曩哲。”
成语意思言: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归于:回到。指重新和好。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成语意思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语低,耽待些儿。’”
成语意思讨厌旧的,喜欢新的。
成语出处《问答上》:“使天地大义有所废阙,而厌故喜新,败亡相寻而不悟也。”
成语意思倚、仗:依靠、凭借。倚仗官府的权势(欺负人)。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你说领着省事,掌着军权,居着高位,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
成语意思顾:看。指被有才学的人看一下就立即抬高了身价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中秋之后,月亮就没有那样圆满了。比喻良好的时机已经过去
成语出处明·朱权《冲漠子》第二折:“若遇那铅逢发处须当采,若是那月过中秋下手迟。”
成语意思援:引。引述古事来证明今事。
成语出处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成语意思过:超过;及:赶上。达到。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成语意思指有功劳的人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纳谏容流,而保护有功之臣。是一举两得之意,愿陛下准臣施行。”
成语意思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
成语意思形容一团糟
成语出处柯岗《逐鹿中原》第七章:“一进城就搞成了一锅粥,四处乱钻。”
成语意思比喻不分彼此,一样看待或处理
成语出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对具体人应作具体分析,把他们都当作叛乱分子一锅煮,可能越闹越乱。”
成语意思黄莺歌唱;燕子跳舞。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
成语出处宋 苏轼《报锦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成语意思替百姓除祸害。
成语出处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成语意思呼:召唤。应:响应。一人发出号召;众人纷纷响应。
成语出处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因是爪牙四布,一呼百应,远近闻名,人人畏惧,是一个公行大盗,通天神棍。”
成语意思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我一合眼就看见周大贵,大概是他阴魂不散,咱们要替他……”
成语意思犹一尘不染。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成语意思诺:答应的声音。一声呼唤就有许多人答应。形容权势显赫;仆从很多。
成语出处唐 拾得《诗》:“人生浮世中,个个愿富贵;高堂车马多,一呼百诺至。”
成语意思犹一丝不苟。
成语出处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断断是再来人,一毫不苟,一丝不挂,诚然而来,诚然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