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分、厘:金钱单位,1元=10角,1角=10分,1=10厘。形容很少的数量
成语出处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23回:“你若短了一分一厘,怕不全家处斩?”
成语意思形容很少的数量。
成语出处朱自清《给亡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
成语意思处理事情从容不迫;毫不费力。
成语出处邹韬奋《经历 英文的学习》:“你在上课前仅仅查了生字,读了一两遍是不够的,必须完全了解全课的情节,才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
成语意思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
成语出处《汉书·终军传》:“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成语意思挂幡招回死者的灵魂(迷信)。比喻想使已经被清除的的坏人再恢复活动。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1回:“设香案,铺祭物,列灯四十九盏,扬幡招魂。”
成语意思一餐饭的恩德。指小恩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亲切友,尚且反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
成语意思喻微小的恩德。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成语意思迂腐的书呆子
成语出处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人们常说‘书呆子’、‘迂夫子’、‘腐儒’、‘学究’等,都是嘲讽书生的。”
成语意思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成语出处唐·范传正《李翰林白墓志铭》:“吟咏风月,席天幕地,但贵其适所以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成语意思雁飞过也要拔下毛来。比喻不放过任何机会;利用手中权力来攫取利益。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话虽如此,他既没那‘雁过拔毛’的本事,就该悄悄儿走。”
成语意思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成语意思形容旗子在风中飘荡。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只见五颜六色的旗子,迎风招展,挖云镶边的号褂,映日争辉。”
成语意思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成语意思辜负众人的期望。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见“油干灯草尽”。
成语出处《荡寇志》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并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灵芝仙药,所用不过树皮草根,油干灯尽,大命已终,如何救得。’”
成语意思比喻很快就要死亡。
成语出处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弁言》:“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油干灯草尽’,资本主义进展到了第三期,它的渐渐地崩溃,在目前‘油’虽还未‘干’,‘灯草’虽还未‘尽’,但这样下去,是朝着‘油干灯草尽’的路线走去,这是很显然的趋势。”
成语意思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南。原指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官道。后泛指通过便利交通大道和光明的道路。也比喻好的出路、办法。
成语出处唐 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成语意思比喻一下子全拿出来,没有剩余或比喻一下子全部消灭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不要说一个毛孩子,就是三两排人我也可以给他一锅端了!”
成语意思重洋:一重重的海洋。指相距遥远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无如远隔重洋,何能前去看来。”
成语意思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漂亮(楚楚:整洁;鲜明)。
成语出处《诗经 曹风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