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逐:追逐。无休止寻欢作乐。形容生活放荡腐化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贪欢逐乐无时歇,打论摴蒲更不休。”
成语意思指小偷小摸。也指乱搞男女关系。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6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
成语意思犹挑肥拣瘦。
成语出处张爱玲《郁金香》:“人家好好的小姐你就挑精拣肥的,成天的跟丫头们打打闹闹,我的脸都给你丢尽了!”
成语意思烹:烧煮食物。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统治者杀掉功臣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成语意思兔生角,龟长毛。都是没有的事。比喻有名无实。
成语出处《大智度论》第12卷:“如兔角龟毛,亦但有名而无实。”
成语意思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成语意思用投机取巧的办法不付出力气而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成语出处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
成语意思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成语出处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成语意思见“土鸡瓦犬”。
成语出处延波真《五四前后山东人民的爱国斗争》:“凶恶军警呆住了,一个个手足无措,像土鸡瓦狗一样蜷伏在路旁。”
成语意思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成语意思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成语意思头会:按人头征税;箕敛: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形容赋税繁重苛刻。
成语出处《淮南子·氾论训》:“头会箕赋,输于少府。”《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成语意思猾胥:狡诈的小官吏。贪财狡诈的小官吏
成语出处宋·苏轼《辩试馆职策问札子》:“先帝本意使民产率出钱专力于农,虽有贪吏猾胥,无所施其虐。”
成语意思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成语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成语意思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成语意思虽然一时对恶人无可奈何;但觉得上天不会放过他。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成语意思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李公神道碑》:“时俗方标榜门户,征逐声利,以为土龙沐猴,非所以自树立,视之蔑如也。”
成语意思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成语出处唐 刘知幾《史通 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成语意思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
成语出处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是何微类,误我至尊,乞明验于奸人,愿不容于首恶。兴言及此,涕泪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