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符六诏 | 七符六诏 七符六诏 谓多次发布命令。符,兵符。诏,诏书。 明 沉采 《千金记·登拜》:“王法无亲,各官遵守,三令五申,七符六诏,虽云兵出有奇,其实兵行诡道。” |
答诏 | 答诏 答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á zhào,是指皇帝回答臣下奏疏的诏书。 |
奉诏 | 奉诏 奉诏的释义:(1).接受皇帝的命令。(2).犹称旨。 |
凤凰诏 | 指诏书。 |
诏文 | 诏文 诏书文字 词语解释 《汉书·王莽传上》:“诏文始书,反虏大败;制书始下,反虏毕斩。” 唐 韩愈 《唐故秘书少监独孤府君墓志铭》:“时故相太常 权公 掌出诏文。”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诏西番》:“累朝皇帝於践祚之始,必布告天下,使咸知之。惟诏西番者,以粉书诏文於青缯,而绣以白绒。” |
诏言 | 诏言 诏言 犹圣旨。 唐 陈子昂 《为人请子弟出家表》:“是以臣克奉诏言,志期冥报。” |
诏命 | 诏命 诏命,读音是zhào mìng,汉语词语,指皇帝的命令。 |
山东诏 | 山东诏 山东诏,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贾山〉。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瘙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后因以山东诏为诏书的美称。 |
恩诏 | 恩诏 恩诏是汉语词汇,拼音ēn zhào,解释为帝王降恩的诏书。 |
诏制 | 诏制 诏制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ào zhì,意思是君主的命令。 |
诏版 | 见"诏板"。 |
诏榜 | 见"诏榜"。 |
凤诏 | 凤诏 凤诏,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为后赵武帝石虎(295年-349年)所创。所谓“凤诏”,就是皇帝在处理政事时和皇后一起坐在高高的楼上,用五色纸写下诏书,把诏书放在一只由木雕刻成、外施漆画、金腿的凤凰“口中,金凤凰系在轱辘牵引的绳子上。每当下诏时,需要专门安排人将轱辘摇动,带动“凤凰”从天空中飞下来,大臣们跪在楼下接诏,意思是诏书来自天意。 |
诏征 | 诏征 皇帝下令征召 《后汉书·丁鸿传》:“ 永平 十年诏徵, 鸿 至即召见。”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又欲面言事,上书求诏徵。” |
茫诏 | 1.见"茫蛮"。 |
诏册 | 诏册 诏册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是zhào cè, 是指皇帝的文告。 |
睿诏 | 睿诏 睿诏,是汉语词汇,拼音是ruì zhào,释义为皇帝的命令或教训。 |
诏葬 | 诏葬 zhào zàng 诏葬 下诏安葬。古代给有勋功大臣的殊荣。《旧唐书·职官志三》:“凡诏葬大臣,一品则卿护其丧事,二品则少卿,三品丞一人往。” |
诏家 | 诏家 诏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ào jiā ,是指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
诏囚 | 诏囚 zhào qiú 诏囚 奉皇帝命令拘禁的囚犯。《晋书·高光传》:“是时 武帝 置黄沙狱,以典诏囚。”参见“ 诏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