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 | 小楷 小楷,即是楷体小字。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经典小楷代表作有: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等。 |
楷隸 | 楷隶 楷隶,汉语词汇,指隶书或指楷书与隶书。 |
楷式 | 楷式 楷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ǎi shì,是指作为样板的法式。 |
楷则 | 法式,楷模。 |
楷篆 | 楷篆 kǎi zhuàn 楷篆 指篆书。《北史·儒林传下·黎景熙》:“其从祖 广 ……常从吏部尚书 清河 崔宏 受字义,又从司徒 崔浩 学楷篆。” |
師楷 | 楷模。 |
奉爲楷模 | 【解释】楷:法式;模:模范。把某种事物当作榜样。【出处】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近义词】奉为圭臬【反义词】视如草芥、视如敝屣【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把某种事物当作榜样 |
眞楷 | 真楷 真楷 即正楷。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米芾 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 芾 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 |
章楷 | 章楷 章楷,是汉语词汇,读音是zhāng kǎi,意思是正楷。 |
細楷 | 细楷 细楷(xì kǎi),汉语词语,即小楷。 |
工楷 | 工楷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东始于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
常楷 | 固定的法式。 |
楷書 | 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也是一种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二》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掌缮写之事,在同一机构中并置,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职官二十二》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宋代无楷书手之称,惟称楷书。 |
楷书吏 | 楷书吏 kǎi shū lì 楷书吏(楷书吏) 专用楷隶誊抄古文书籍的官吏。 晋 代始置。 宋 高似孙 《纬略·楷书》:“广内置楷书吏,自 晋 始 |
正楷 | 即楷书。汉字字体的一种。 |
楷模 | |
楷範 | 楷范 楷范的拼音是kǎifàn ,注音ㄎㄞˇㄈㄢˋ,引证解释典范,模范。 |
蠅頭小楷 | 【解释】像苍蝇头一般大小的楷体汉字。【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年八十余,尚能作蝇头小楷。” |
楷床 | 楷床 楷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ē chuáng,是指黄连木制的床。 |
摹楷 | 摹楷 犹楷模 《北史·崔浩传》:“ 浩 既工书,人多托写《急就章》……世寳其迹,多裁割缀连,以为摹楷。”按《魏书·崔浩传》作“模楷”。参见“ 楷2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