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咏岁寒杂物二首 其二 寒镫(戊辰)

清代阮元

夜来风雨弄青荧,留照书毡味最清。
但有𥿄窗镫一点,凄然便得岁寒情。

分咏岁寒杂物二首 其一 温研(戊辰)

清代阮元

俗尘满案拂还多,赖此温温一研磨。
墨煖易乾寒易冻,笔尖最好是中和。

拜岳鄂王庙(戊辰)

清代阮元

不战即当死,君亡臣敢存。
犹怜驴背者,未逐马蹄魂。
独洗两宫辱,莫言三字冤。
投戈相殉耳,馀事总休论。

题曹夔音摹赵松雪乐志论图卷(戊辰)

清代阮元

衡门之下地必小,泌水洋洋不求饱。
赋诗寻乐乐无穷,古人之志颇易了。
良田广宅车且舟,谈何容易焉可求。
必如此图始言乐,乐未能得先多愁。
圣贤栖栖各有志,饥溺箪瓢皆易地。
人人尽是仲长氏,天下生民谁与治。
公理却笑当时人,本无责任加其身。
有田有山不归去,披图孤负江南春。
可乐不乐徒自苦,仲长之风亦千古。

扬州城东南三十里深港之南焦山之北有康熙间新涨之佛感洲或名翠屏洲诗人王柳村(豫)居之丁卯秋余与贵仲符吏部(徵)梅叔弟(亨)屡过其地梅叔买其溪上数亩地竹木阴翳乃构屋三楹亭一笠于其中柳村又从江上郭景纯墓载一

清代阮元

长江千里来巴蜀,流到广陵曲复曲。
古时沧海今桑田,翠屏洲涨焦山北。
江北横生十里沙,广陵涛变千人家。
九折清溪夹修竹,万株高柳藏桃花。
辋川本合诗人住,况是惠连读书处。
送暑曾过深港桥,寻秋每唤瓜洲渡。
送暑寻秋向柳村,藤床竹枕宿南轩。
千章夏木全遮屋,八月秋潮直到门。
门前月色连清夜,稻花香重荷花谢。
记得曾探北固秋,何缘又结西湖夏。
今日披图似梦醒,涛声还向梦中听。
钱塘八月西楼卧,错认扬州江上亭。

初秋澹凝精舍小憩(戊辰)

清代阮元

政繁嫌昼短,少暇便心清。
偶尔埽精舍,悠然生远情。
屏随人意曲,榻为梦魂平。
自笑劳劳甚,秋来句始成。

戊辰五月办贼至宁波为前提督壮烈伯李忠毅公建昭忠祠哭祭之(戊辰)

清代阮元

粤海闽天接燧烽,大星如斗坠残冬。
一生精气乘箕尾,百战功名称鼎钟。
死后人知真尽命,生前帝许得崇封。
至尊震悼廷臣哭,早有孤忠动九重。
谁遣孙恩剩一船,非公追不到南天⑴。
远探蛟穴五千里,苦历鲸波二十年。
隔岁过门皆不入⑵,乘潮彻夜每无眠。
雅之若与牢之合,早见澎台缚水仙。
六载相依作弟兄,节楼风雨共筹兵⑶。
手中曾击千舟盗⑷,海上如连万里城。
绝吭原知关气数,寄牙早已断归情⑸。
谁怜伯道终无子,好与恩勤待馆甥⑹。
甬上重来特建祠,旧时部曲竟依谁。
铃辕月泠将军树(余来甬上寓提督虚署中),泮水苔深叔子碑(公捐修府学曾自撰碑文记之)。
如此致身真不恨,为何赍志也休疑。
麦城久合关家谶,仿佛英风满庙旗⑺。

临淮关阻雨(戊辰)

清代阮元

清明旅馆原宜雨,杨柳桃花最见春。
短榻横风看步马,长淮绕户固留人。

嵩岳归步祷春泽复大风霾继之以雪以雨以霹雳各郡沾足志喜一首(戊辰)

清代阮元

白昼移镫曀且霾,神灵力挽好春回。
云连泰岳恒山去,雪自洪河渤海来。
顿起蛰龙三日雨,交驰惊电百声雷。
中原民慰吾归矣,千里东风驿路开。

大梁(戊辰)

清代阮元

咸阳下洛阳,春风满大梁。
古人通汴泗,千里接淮扬。
废苑皆黄土,荒堤尚绿杨。
裴回重吊古,回首忆雷塘。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阮元简介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