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答梅中丞 其一

明代李贽

本无家可归,原无路可走。
若有路可走,还是大门口。

却寄 其二

明代李贽

持钵来归不坐禅,遥闻高论却潸然。
如今男子知多少,尽道官高即是仙。

干楼晚眺 其二

明代李贽

凭高一洒衣,望远此何时。
正是中元节,兼听游女悲。
杯干旋可酌,曲罢更题诗。
愿将北流水,弹与钟子期。

干楼晚眺 其三

明代李贽

中丞缓定后,携我共登临。
所喜闻谣俗,非干怀壮心。
山云低薄暮,楼日压重阴。
欲归犹未可,此地有知音。

六月访袁中夫摄山

明代李贽

怀人千佛岭,避暑碧霞颠。
试问山中乐,何如品外泉。
阴阴藤挂树,隐隐日为年。
坐觉凉风至,披襟共洒然。

望东平有感

明代李贽

我来齐竟上,吊古问东平。
雨细河鱼出,云收山鸟鸣。
夭桃夹岸去,弱柳送春行。
最乐谁堪比,惟君悟此生。

过聊城

明代李贽

谁道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渤海新开府,中原尽点兵。
倭夷两步卒,廊庙几公卿。
不见鲁连子,射书救聊城。

过武城 其一

明代李贽

弦歌古渡口,经过欲停舟。
世变人何往,神伤意不留。
文章夸海岱,礼乐在春秋。
堪笑延陵札,同时失子游。

过武城 其二

明代李贽

先师无戏论,一笑定千秋。
白雪难同调,青云谁见收。
春风吹细草,明月照行舟。
鲁国多男子,几人居上头。

自武昌渡江宿大别

明代李贽

疏钟夜半落云房,今夕何由见武昌。
流水有情怜我老,秋风无恙断人肠。
千年芳草题鹦鹉,万里长江入汉阳。
大别原非分别者,登临不用更悲伤。
上一页  下一页  转到:
李贽简介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