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晚吹 wǎn chuī
晚风。 唐 刘长卿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诗:“笳随晚吹吟边草,箭没寒云落塞鸿。” 前蜀 韦庄 《雨霁池上作呈侯学士》诗:“鹿巾蔾杖葛衣轻,雨歇池边晚吹清。” ——《漢語大詞典》
箫管(簫管)xiāo guǎn
排箫和大管。泛指管乐器。 南朝 宋 鲍照 《代昇天行》:“ 凤臺 无还驾,簫管有遗声。” 唐 罗邺 《春风》诗:“暗添芳草池塘色,远递高楼簫管声。” 郁达夫 《与江郎对饭座上口占》:“南楼簫管沉沉夜,絶似 秦淮 五月天。” ——《漢語大詞典》
秋山
唐 王维 辋川集 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唐 杜甫 草阁 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
唐 韦应物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唐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唐 姚合 闲居遣怀十首 其一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唐 王建 元太守同游七泉寺 晚吹箫管秋山里,引得猕猴出象林。
唐 施肩吾 秋夜山居二首 其二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其一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唐 马戴 落日怅望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唐 陈羽 隐居 秋山隔岸清猿叫,湖水当门白鸟飞。
唐 灵一 于潜道中呈元八处士 冻涧冰难释,秋山日易阴。
《韵府拾遗 删韵》:金史舆服志其从秋山之服则以熊鹿山林为文图画见闻志大平兴国中秘阁曝画时陶谷为翰长因展秋山图一面令黄居寀品第之王维诗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草阁 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
唐 韦应物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唐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唐 姚合 闲居遣怀十首 其一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唐 王建 元太守同游七泉寺 晚吹箫管秋山里,引得猕猴出象林。
唐 施肩吾 秋夜山居二首 其二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其一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唐 马戴 落日怅望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唐 陈羽 隐居 秋山隔岸清猿叫,湖水当门白鸟飞。
唐 灵一 于潜道中呈元八处士 冻涧冰难释,秋山日易阴。
《韵府拾遗 删韵》:金史舆服志其从秋山之服则以熊鹿山林为文图画见闻志大平兴国中秘阁曝画时陶谷为翰长因展秋山图一面令黄居寀品第之王维诗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骈字类编》
里 ( 裏 裡 ) lǐ《國語辭典》
里 [ lǐ ]
名-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
- 故乡。如:「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
-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
- 内部。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通「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引得 yǐn de
英语index的音译兼义译。索引。燕京大学曾设引得编纂处,编有引得多种,如《毛诗引得》、《荀子引得》等等。 ——《漢語大詞典》
獮 xiǎn《國語辭典》
狝 [ xiǎn ]
名- 古代狩猎因四季之不同,而名称各异,秋天称为「狝」。《尔雅·释天》:「秋猎为狝。」《周礼·春官·肆师》:「狝之日,莅卜来岁之戒。」汉·郑玄·注:「秋田为狝。」
- 杀。《文选·张衡·西京赋》:「白日未及移其晷,已狝其什七八。」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滇游日记十二》:「大候州土官俸贞与之济逆,遂并雉狝之。」
猴 hóu《國語辭典》
猴 [ hóu ]
名-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与猿同属,形似人,全身长毛,能站立,并用后腿走路。善攀援,行动矫捷灵活,喜群居生活。颊下有囊,可储存食物,臀部有疣及短尾。
- 北平方言。指侧身依偎、纠缠。如:「小女孩总是猴著她爸爸不放。」《红楼梦·第一四回》:「宝玉听说,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
- 像猴子般蹲坐著。《红楼梦·第一五回》:「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
- 北平方言。指小孩顽皮、机灵。如:「这小家伙太猴了!」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动-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到。如:「出席」、「出场」。
-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象林
后汉书和帝纪十四年五月初置象林将兵长史官七月诏复象林县更赋田租刍槁二岁
又郡国志日南郡五城西卷朱吾卢容象林比景等又南蛮传顺帝永和二年日南象林徼外蛮夷区怜 数千人攻象林县烧城市杀长吏交阯刺史樊演发交阯九真二郡兵万馀人救之 晋书南蛮传林邑国夲汉时象林县则马援铸柱之处也记玉海南蛮或叛则置象林之兵 小学绀珠林邑国 马援植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境 ——《骈字类编》
又郡国志日南郡五城西卷朱吾卢容象林比景等又南蛮传顺帝永和二年日南象林徼外蛮夷区怜 数千人攻象林县烧城市杀长吏交阯刺史樊演发交阯九真二郡兵万馀人救之 晋书南蛮传林邑国夲汉时象林县则马援铸柱之处也记玉海南蛮或叛则置象林之兵 小学绀珠林邑国 马援植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境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