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一表求高卧,边事从今欲问谁。

王建唐代〕《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

山川初展国图宽,未识龙颜坐不安。
风动白髯旌节下,过时天子御楼看。
相感君臣总泪流,恩深舞蹈不知休。
初从战地来无物,唯奏新添十八州。
催修水殿宴沂公,与别诸侯总不同。
隔月太常先习乐,金书牌纛彩云中。
无人敢夺在先筹,天子门边送与球。
遥索彩箱新样锦,内人舁出马前头。
御马牵来亲自试,珠球到处玉蹄知。
殿头宣赐连催上,未解红缨不敢骑。
老作三公经献寿,临时犹自语差池。
私从班里来长跪,捧上金杯便合仪。
四海无波乞放闲,三封手疏犯龙颜。
他时若有边尘动,不待天书自出山。
胡马悠悠未尽归,玉关犹隔吐蕃旗。
老臣一表求高卧,边事从今欲问谁。
威容难画改频频,眉目分毫恐不真。
有诏别图书阁上,先教粉本定风神。
重赐弓刀内宴回,看人城外满楼台。
君臣不作多时别,收尽边旗当日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老臣一表高卧边事从今

老臣 lǎo chén
(1).年老之臣的自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寧夫人而焉用老臣。”《汉书·赵充国传》:“时 充国 年七十餘,上老之,使御史大夫 丙吉 问谁可将者, 充国 对曰:‘亡踰於老臣者矣。’”
(2).指任职较久、齿德俱尊之臣。 唐 杜甫 《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清史稿·圣祖纪三》:“加祝釐老臣 宋犖 太子少师, 田种玉 太子少傅。”  ——《漢語大詞典》
一表 yī biǎo
(1).一个标志。《墨子·备城门》:“城上千步一表。”《淮南子·天文训》:“正朝夕,先树一表东方,操一表却去前表十步以参望。”
(2).一根华表。 王闿运 《影山草堂铭》:“灵光非 鲁王 之宫,麦秀有 殷 臣之泪,钓臺之下岂必 严子 故居, 汉 殿之前惟见通天一表,茫茫之感系以铭焉。”
(3).一通奏疏。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观卿一表,前程未可量也。”《宋史·向敏中传》:“一表不听则再请,虽累百表,不得请勿止也。”
(4).指人的仪表。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则见他威凛凛一表身材大。” 许地山 《女国士》:“我看他长得一表身材,不怕饿得着他。” 欧阳山 《三家巷》二六:“ 陈文雄 见他身材高大,和自己相仿佛,脸孔白净,戴着宽边眼镜,只是稍为发胖了一些,真算得一表仪容。”
(5).谓略为述说。如:这个故事就一表而过。
(6).详叙。如:要知端的,听我一表。  ——《漢語大詞典》
求 qiú《國語辭典》

求 [ qiú ]

  1. 找尋、探索、設法得到。如:「尋求」、「探求」、「實事求是」、「緣木求魚」。《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2. 懇託、乞助。如:「求助」、「懇求」、「乞求」、「祈求」、「請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下·華佗傳》:「又有疾者,詣佗求療。」
  3. 要求。如:「苛求」、「求全責備」。《論語·微子》:「無求備於一人。」《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4. 貪圖。《論語·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徐夤〈潤屋〉詩:「潤屋豐家莫妄求,眼看多是與身讎。」
  5. 招引。《易經·乾卦·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孟子·公孫丑上》:「今國家間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
  1. 姓。如漢代有求仲。
高卧 gāo wò
(1).安卧;悠闲地躺着。《晋书·隐逸传·陶潜》:“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颯至,自谓 羲皇 上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张飞 大怒,谓 云长 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 巴金 《家》十二:“高卧在箱子里的历代祖先的画像也拿出来。”
(2).指隐居不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卿( 谢安 )屡违朝旨,高卧 东山 ,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 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次子 察 ,进士及第,累佐使府,后高卧 庐山 。” 许地山 《狐仙》:“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 祁山 。”
(3). 汉 汲黯 任 东海 太守时,因多病,“卧闺閤内不出。岁餘, 东海 大治。”后 汉武帝 又召拜 汲黯 为 淮阳 太守, 汲黯 不受印。 武帝 说:“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 居郡如故治, 淮阳 政清。事见《史记·汲郑列传》。后以“高卧”为无为而治之典。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 淮阳 股肱守,高卧犹在兹。”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十年高卧,一旦升华。”  ——《漢語大詞典》
边事(邊事)biān shì
(1).边防事务。《后汉书·窦固传》:“帝欲遵 武帝 故事,击 匈奴 ,通 西域 ,以 固 明习边事,十五年冬,拜为奉车都尉。” 唐 贾岛 《送李傅侍郎剑南行营》诗:“走马从边事,新恩受外臺。”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边之患,非边能为患也。患在任边事者,因循而不知变计,畏缩而不敢奋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德宗 生气说, 柳浑 书生,不懂边事,你怎么也这样说。”
(2).边境上的战事或争端。 唐 羊士谔 《贺州宴行营回将》诗:“元戎坐镇无边事,遣向营中偃画旗。”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至 建炎 初,以军兴道梗,始有三年之限,后有特许从便赴闕,犹降旨云:‘候边事寧息日依旧。’然遂不復举行矣。” 明 沈周 《石田杂记》:“ 威宁伯 王公 悦 在 大同 ,见边事渐生,醖祸未测,情悰不懌。”  ——《漢語大詞典》
从今(從今)cóng jīn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4. 管,干预:概不过~。
  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6. 姓。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