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从班里来长跪,捧上金杯便合仪。
王建〔唐代〕《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
山川初展国图宽,未识龙颜坐不安。
风动白髯旌节下,过时天子御楼看。
相感君臣总泪流,恩深舞蹈不知休。
初从战地来无物,唯奏新添十八州。
催修水殿宴沂公,与别诸侯总不同。
隔月太常先习乐,金书牌纛彩云中。
无人敢夺在先筹,天子门边送与球。
遥索彩箱新样锦,内人舁出马前头。
御马牵来亲自试,珠球到处玉蹄知。
殿头宣赐连催上,未解红缨不敢骑。
老作三公经献寿,临时犹自语差池。
私从班里来长跪,捧上金杯便合仪。
四海无波乞放闲,三封手疏犯龙颜。
他时若有边尘动,不待天书自出山。
胡马悠悠未尽归,玉关犹隔吐蕃旗。
老臣一表求高卧,边事从今欲问谁。
威容难画改频频,眉目分毫恐不真。
有诏别图书阁上,先教粉本定风神。
重赐弓刀内宴回,看人城外满楼台。
君臣不作多时别,收尽边旗当日来。
风动白髯旌节下,过时天子御楼看。
相感君臣总泪流,恩深舞蹈不知休。
初从战地来无物,唯奏新添十八州。
催修水殿宴沂公,与别诸侯总不同。
隔月太常先习乐,金书牌纛彩云中。
无人敢夺在先筹,天子门边送与球。
遥索彩箱新样锦,内人舁出马前头。
御马牵来亲自试,珠球到处玉蹄知。
殿头宣赐连催上,未解红缨不敢骑。
老作三公经献寿,临时犹自语差池。
私从班里来长跪,捧上金杯便合仪。
四海无波乞放闲,三封手疏犯龙颜。
他时若有边尘动,不待天书自出山。
胡马悠悠未尽归,玉关犹隔吐蕃旗。
老臣一表求高卧,边事从今欲问谁。
威容难画改频频,眉目分毫恐不真。
有诏别图书阁上,先教粉本定风神。
重赐弓刀内宴回,看人城外满楼台。
君臣不作多时别,收尽边旗当日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私 sī《國語辭典》
私 [ sī ]
名- 属于个人事物。与「公」相对。如:「大公无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 财产。《儒林外史·第三回》:「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
- 私下的言行举止。《论语·为政》:「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古代指姊妹的丈夫。《诗经·卫风·硕人》:「邢侯之姨,谭公为私。」
- 非法的货物。如:「走私」、「缉私」。
- 生殖器官。如:「男私」、「女私」。清·袁枚《子不语·卷一一·医妒》:「然裙裂损,几露其私焉。」
- 个人的、非官方的。如:「私宅」、「私怨」、「私塾」、「私生活」。
- 非法、不公开的。如:「私盐」、「私娼」。
- 暗中的、秘密的。如:「私议」、「私相授受」。《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与私约而去。」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 偏重一方。《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 「從 」的異體字。
班 bān《國語辭典》
班 [ bān ]
动- 古代将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双方各执其一以为信。《说文解字·玨部》:「班,分端玉。」《书经·舜典》:「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 分开、分别。参见「班马 」条。
- 分予、赠给。《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援)乃散尽(货殖财产)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裤。」
- 颁布。《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秋,遣五威将王奇等十二人,班符命于天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自周命维新,姬公定法,䌷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
- 回、还。如:「班师回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遂班军而回还,一郡并获全。」
- 相等、等同。《孟子·公孙丑上》:「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汉·赵岐·注:「班,齐等之貌也。」
- 工作或学习人员的分组组别。如:「甲班」、「初级班」、「才艺班」、「进修班」。
- 行业中的小团体。如:「戏班」。
- 军队中编制的单位。属于排,通常由十人组成。
- 行列、行次。如:「排班」。《文选·张衡·东京赋》:「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三国吴·薛综·注:「班,位次也。谓尊卑有等差也。」
- 按时间分成的工作段落。如:「上班」、「值班」、「加班」、「三班制」。
- 量词:➊ 计算人群的单位。如:「一班人马」。➋ 计算交通工具定时开动的单位。如:「这家航空公司每周有三班飞机飞往欧洲。」➌ 计算班级的单位。如:「我们学校有二十五班学生。」➍ 计算工作时段的单位。如:「这星期加了三班工作。」
- 姓。如汉代有班彪、班超、班昭。
- 定时开动的。如:「班机」、「班车」。清·徐珂《清稗类钞·舟车类·班船》:「江苏之称航船,曰:『班船』。喻其往来有定,更番为代也。」
里 ( 裏 裡 ) lǐ《國語辭典》
里 [ lǐ ]
名-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
- 故乡。如:「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
-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
- 内部。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通「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长跪(長跪)cháng guì
直身而跪。古时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著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敬。《战国策·魏策四》:“ 秦王 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 明 何景明 《除夜》诗之一:“长跪奉此爵,延年乐千秋。”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 徐福 被带至 蒙毅 、 李斯 前,急伏地施礼,长跪候询。” ——《漢語大詞典》
捧 pěng《國語辭典》
捧 [ pěng ]
动- 用两手托物。如:「捧碗」、「捧茶」。《后汉书·卷三三·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 扪、按。如:「捧腹大笑」。《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笑之,归亦捧心而膑其里。」
- 赞扬、奉承他人或代为吹嘘。如:「捧场」、「他被捧上天了。」
- 量词。计算两手捧承物品的单位。如:「捧著一捧花」。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名-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 登載。如:「上報」、「上帳」。
-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 參見「上聲 」條。
金杯 jīn bēi
(1).指凹形铜镜。《淮南子·天文训》“故阳燧见日则燃为火” 汉 高诱 注:“阳燧,金也。取金杯无缘者,熟摩令热,日中时,以当日下,以艾承之,则燃得火也。”《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 清 孙诒让 正义:“ 高氏 云‘金杯无缘’,即窐镜之形,非真用杯也。”
(2).泛指精美的杯子。 唐 卢照邻 《秋霖赋》:“绣轂银鞍,金杯玉盘,坐卧珠璧,左右罗紈。”
(3).指金质奖杯。如: 巴西 队捧回了足球锦标赛的金杯。 ——《漢語大詞典》
(2).泛指精美的杯子。 唐 卢照邻 《秋霖赋》:“绣轂银鞍,金杯玉盘,坐卧珠璧,左右罗紈。”
(3).指金质奖杯。如: 巴西 队捧回了足球锦标赛的金杯。 ——《漢語大詞典》
便 biàn/pián《國語辭典》
便 [ biàn ]
形- 順、順利、方便。如:「便利」、「不便之處」。《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宋·陸遊〈初發夷陵〉詩:「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 簡單的、非正式的。如:「便服」、「便鞋」、「便條紙」、「家常便飯」。
- 靈敏、輕巧、敏捷。《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 適宜、合宜。如:「便於攜帶」。《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率皆即日不宜於人,方來未便於公,名與實反,有乖政體。」
- 有利於。《韓非子·孤憤》:「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史記·卷七十七·信陵君列傳》:「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 熟習。《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隋書·卷五○·郭榮傳》:「孝先於上流縱天筏以擊浮橋,護令榮督便水者引取其筏。」
- 排泄屎、尿。如:「便尿」。《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安世)為光祿勳,郎有醉小便殿上。」
- 方便的時候。如:「便中請來個電話。」、「得便就幫你送過去。」
- 機會。《文選·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吾想夫北風振漢,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 屎、尿等的排泄物。如:「大便」、「小便」、「糞便」。
- 即、就。《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紅樓夢·第四回》:「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和王夫人相敘。」
- 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八》:「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 縱然、即使。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便 [ pián ]
名- 姓。如漢代有便樂成。
合仪(合仪)
唐 王建 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 其六 私从班里来长跪,捧上金杯便合仪。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