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初展国图宽,未识龙颜坐不安。
王建〔唐代〕《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
山川初展国图宽,未识龙颜坐不安。
风动白髯旌节下,过时天子御楼看。
相感君臣总泪流,恩深舞蹈不知休。
初从战地来无物,唯奏新添十八州。
催修水殿宴沂公,与别诸侯总不同。
隔月太常先习乐,金书牌纛彩云中。
无人敢夺在先筹,天子门边送与球。
遥索彩箱新样锦,内人舁出马前头。
御马牵来亲自试,珠球到处玉蹄知。
殿头宣赐连催上,未解红缨不敢骑。
老作三公经献寿,临时犹自语差池。
私从班里来长跪,捧上金杯便合仪。
四海无波乞放闲,三封手疏犯龙颜。
他时若有边尘动,不待天书自出山。
胡马悠悠未尽归,玉关犹隔吐蕃旗。
老臣一表求高卧,边事从今欲问谁。
威容难画改频频,眉目分毫恐不真。
有诏别图书阁上,先教粉本定风神。
重赐弓刀内宴回,看人城外满楼台。
君臣不作多时别,收尽边旗当日来。
风动白髯旌节下,过时天子御楼看。
相感君臣总泪流,恩深舞蹈不知休。
初从战地来无物,唯奏新添十八州。
催修水殿宴沂公,与别诸侯总不同。
隔月太常先习乐,金书牌纛彩云中。
无人敢夺在先筹,天子门边送与球。
遥索彩箱新样锦,内人舁出马前头。
御马牵来亲自试,珠球到处玉蹄知。
殿头宣赐连催上,未解红缨不敢骑。
老作三公经献寿,临时犹自语差池。
私从班里来长跪,捧上金杯便合仪。
四海无波乞放闲,三封手疏犯龙颜。
他时若有边尘动,不待天书自出山。
胡马悠悠未尽归,玉关犹隔吐蕃旗。
老臣一表求高卧,边事从今欲问谁。
威容难画改频频,眉目分毫恐不真。
有诏别图书阁上,先教粉本定风神。
重赐弓刀内宴回,看人城外满楼台。
君臣不作多时别,收尽边旗当日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山川 shān chuān
(1).山岳、江河。《易·坎》:“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唐 沈佺期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 汉 家城闕疑天上, 秦 地山川似镜中。”《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 褚一官 走过几省,説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陈毅 《重过三峡》诗:“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
(2).借指景色。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3).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孔 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4).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 朱熹 集注:“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史记·蒙恬列传》:“﹝ 秦始皇 ﹞道病,使 蒙毅 还祷山川,未反。” ——《漢語大詞典》
(2).借指景色。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3).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孔 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4).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 朱熹 集注:“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史记·蒙恬列传》:“﹝ 秦始皇 ﹞道病,使 蒙毅 还祷山川,未反。”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名-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 姓。如宋代有初暐。
-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展 zhǎn《國語辭典》
展 [ zhǎn ]
動- 翻轉、轉動。《說文解字·尸部》:「展,轉也。」《西遊記·第一○○回》:「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
- 舒張、打開。如:「舒展」。《莊子·盜跖》:「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瞋目。」宋·蘇軾〈題淨因壁〉詩:「蕉心不展待時雨,葵葉為誰傾夕陽。」
- 延長。《漢書·卷九○·酷吏傳·王溫舒傳》:「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
- 擴張、擴大。《國語·晉語二》:「今嘉其夢,侈必展。」《水滸傳·第一一六回》:「此也是數中星宿,盡是陛下開疆展土之臣也。」
- 施行、實施。《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慇勤。」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四齣》:「到了觀中,且安置閣兒上,擇日展禮。」
- 省視、檢閱。《周禮·春官·肆師》:「大祭祀,展犧牲。」
- 陳列、鋪放。如:「展覽」。《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百官之屬,各展其物。」
- 記錄。《周禮·天官·內宰》:「正其服,禁其奇邪,展其功緒。」
- 濡染。同「沾 」。參見「展汙 」條。
- 姓。如明代有展迪。
国图(國圖)guó tú
(1).国家的版图。 唐 王建 《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之一:“山川初展国图宽,未识龙颜坐不安。”
(2).指国家。 南朝 梁 沈约 《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诗:“展事昌国图,息兵由重战。”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帝登祚尊皇太后诏》:“皇嗣元良,藐在 崤 渭 ,二臣奉迎,川途靡从……今国图无主,家业事隆。” ——《漢語大詞典》
(2).指国家。 南朝 梁 沈约 《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诗:“展事昌国图,息兵由重战。”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帝登祚尊皇太后诏》:“皇嗣元良,藐在 崤 渭 ,二臣奉迎,川途靡从……今国图无主,家业事隆。” ——《漢語大詞典》
宽 ( 寬 ) kuān
宽 [ kuān ]
- 横的距离大,范围广,与“窄”相对:~广。~阔。~绰。~敞。~度。~旷。~窄。
- 使松缓:~心。~衣。~解。~慰。
- 不严厉,不苛求:~待。~宏。~厚。~松。~容。~恕。~仁。~赦。
- 富裕:~裕。
- 姓。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记住:博闻强~。
- 标志,记号。
龙颜(龍顔)lóng yán
(1).谓眉骨圆起。《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人,隆準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晋 潘岳 《西征赋》:“造长山而慷慨,伟龙颜之英主。”后因用以指帝王的容貌。《南史·褚彦回传》:“陛下不得言臣不早识龙颜。” 唐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一:“五色綵毫裁凤詔,九重天子豁龙颜。” 鲁迅 《热风·智识即罪恶》:“他只穿一件极俭朴的爱国布的龙袍,但那龙颜却比活的时候胖得多了。”
(2).借指帝王。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夫未遇 伯乐 ,则千载无一驥;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值龙颜之鬱起,乃凭风而矫翼。” 明 王宠 《送饯太常元抑祠祭显陵》诗:“龙颜授玉册,殿上亲祗领。”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龙颜一听大怒,因此就降旨灭他九族。”
(3).谓鱼头如龙。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帝王。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夫未遇 伯乐 ,则千载无一驥;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值龙颜之鬱起,乃凭风而矫翼。” 明 王宠 《送饯太常元抑祠祭显陵》诗:“龙颜授玉册,殿上亲祗领。”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龙颜一听大怒,因此就降旨灭他九族。”
(3).谓鱼头如龙。 ——《漢語大詞典》
坐 zuò《國語辭典》
坐 [ zuò ]
動-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 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 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 搭乘。如:「坐車」、「坐船」。
- 干犯。如:「坐法當死」。
-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 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 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 席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通「座」。
- 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不安 bù ān
(1).不安定;不安宁。《论语·阳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荀子·正论》:“以是百官也,令行於境内,国虽不安,不至於废易遂亡。”《后汉书·周晖传》:“ 暉 闻京师不安,来候 忠 , 董卓 闻而恶之,使兵劫杀其兄弟。” 唐 韩愈 《孟东野失子》诗:“地祗为之悲,瑟缩久不安。” 巴金 《寒夜》六:“母亲注意到他这种忍受性的沉默,感到不安了。”
(2).不当,不稳妥。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世书俗説,多所不安。”
(3).不适,指有病。《东观汉记·马皇后传》:“后尝有不安,时在 敬法殿 东厢,上令太夫人及兄弟得入见。”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和尚﹞常恐尊体有所不安,中夜思之,实怀忧恋。”
(4).客套话。表示歉意和感激。如:老来麻烦您,真是不安。 ——《漢語大詞典》
(2).不当,不稳妥。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世书俗説,多所不安。”
(3).不适,指有病。《东观汉记·马皇后传》:“后尝有不安,时在 敬法殿 东厢,上令太夫人及兄弟得入见。”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和尚﹞常恐尊体有所不安,中夜思之,实怀忧恋。”
(4).客套话。表示歉意和感激。如:老来麻烦您,真是不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