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封岭头信,一树海边花。

王建唐代〕《赠谪者

何罪过长沙,年年北望家。重封岭头信,一树海边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重封岭头一树海边

重封 zhòng fēng
加封两爵号。《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樊噲 ﹞西至 酈 ,以却敌,斩首二十四级,捕虏四十人,赐重封。” 司马贞 索隐:“ 小颜 以为重封者,兼二号,盖为得也。”按,《汉书·樊哙传》 颜师古 注:“重封者,加二号耳。”《北齐书·孝昭帝纪》:“丙申,詔九州勋人有重封者,听分授子弟,以广骨肉之恩。” 唐 李商隐 《少年》诗:“外戚平 羌 第一功,生年二十有重封。”  ——《漢語大詞典》
岭头(嶺頭)lǐng tóu
(1).山顶。 唐 杜甫 《南楚》诗:“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 唐 李益 《扬州送客》诗:“闻道望乡闻不得,梅花暗落岭头云。” 宋 柳永 《临江仙》词:“ 荆 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2).特指 五岭 的山顶。 唐 沈佺期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诗:“天长地阔 岭 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唐 王建 《送严大夫赴桂州》诗:“ 岭 头分界候,一半属 湘潭 。” 唐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 岭 头刺竹蒙笼密,火拆红蕉焰烧日。”  ——《漢語大詞典》
信 xìn/shēn《國語辭典》

信 [ xìn ]

  1. 誠實不欺。如:「講信修睦」。《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 書札、書簡。如:「書信」、「平信」、「掛號信」。
  3. 消息、音訊。如:「音信」、「凶信」、「口信」。
  4. 使者、送信件的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5. 符契、憑證。如:「印信」。《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
  6. 姓。如宋代有信世昌。
  1. 聽從、不懷疑。如:「相信」、「深信不疑」、「不可置信」。
  2. 敬仰、崇奉。如:「信奉」、「信教」。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
  3. 知曉、知道。宋·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詞:「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聊齋志異·卷七·青蛾》:「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4. 連宿兩晚。如:「信宿」。《左傳·襄公十八年》:「信于城下而還。」晉·杜預·注:「信,再宿也。」
  1. 確實、的確、果真。《孟子·公孫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唐·柳宗元〈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2. 隨意、任憑。如:「信口開河」、「信手拈來」。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信 [ shēn ]

  1. 伸直、舒展。《易經·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通「伸」。
  2. 陳述表白。《穀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通「申」。
一树(一树)
南北朝 苏子卿 梅花落 中庭一树海,寒多叶未开。
唐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 杨巨源 临水看花 一树红花映绿波,晴明骑马好经过。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二十首 其十九 两行笼里烛,一树扇间花。
唐 元稹 感石榴二十韵 风翻一树火,电转五云车。
唐 刘禹锡 伤愚溪三首 其一 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唐 王建 唐昌观玉蕊花 一树笼𩮀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
唐 温庭筠 赠郑处士 更有相期处,南篱一树花。
唐 于鹄 种树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
宋 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宋 杨万里 探梅 一树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宋 陆游 初冬杂题六首 其二 暮嫌风雨作新寒,一树青枫已半丹。
宋 刘克庄 过永福精舍有怀仲白二首 其二 一树梅花掩旧居,主人仙去客来疏。
宋 赵师秀 池上 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元 元淮 立春日赏红梅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元 贡师泰 偶成 无端一树樱桃熟,勾引莺声到枕边。
宋 戴表元 辛巳岁六月三日书事 沙瓶酒酽鲑蔬有,领取灯花一树春。
宋 黄庚 暮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元 张昱 侍御周伯温以行台羁留姑苏,柬寄之 一树红梨春事晚,宣文阁下欲如何?
明 张宪 寄中山隐讲师 流水千溪月,寒岩一树松。  ——《骈字类编》
海边(海邊)hǎi biān
(1).海的边沿一带。 唐 李郢 《送人之岭南》诗:“ 谢 氏海边逢素女, 越王 潭上见青牛。”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凫》:“﹝鳧﹞常在海边沙上食砂石,皆消烂,惟食海蛤不消,随其粪出,用为药倍胜者也。”
(2).指海疆。《三国志·魏志·胡质传》:“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漢語大詞典》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