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同沙草发,长共水云连。

皇甫冉唐代〕《赋得海边树

历历缘荒岸,溟溟入远天。每同沙草发,长共水云连。
摇落潮风早,离披海雨偏。故伤游子意,多在客舟前。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沙草水云

每 měi《國語辭典》

每 [ měi ]

  1. 各个。如:「每人」、「每件」、「每时每刻」。
  1. 常、往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晋书·卷六二·祖逖传》:「祖逖,……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2. 凡是、只要。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宋·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词:「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1. 姓。如汉代有每当时。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1.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2.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4. 赞成。如:「赞同」、「同意」。
  1.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1.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1.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 契约。如:「合同」。
  3.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1.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沙草
唐 吕温 衡州早春二首 其一 碧水何逶迤,东风吹沙草。
唐 温庭筠 利州南渡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唐 黄滔 题友人山斋 沙草泉经涩,林斋客集迟。  ——《骈字类编》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1.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2.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1.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1.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1.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2.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1.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1.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1.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水云(水雲)shuǐ yún
    (1).水和云。多指水云相接之景。 唐 戎昱 《湘南曲》:“ 虞帝 南游不復还,翠蛾幽怨水云间。” 唐 杨汉公 《明月楼》诗:“ 吴兴 城闕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 南唐 李煜 《玉楼春》词:“笙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清 邵锦潮 《蒹葭》诗:“伊人不可即,悵望水云边。”
    (2).水上方的云。《淮南子·览冥训》:“水云鱼鳞。” 高诱 注:“水气出云似鱼鳞。”
    (3).指将要下雨的云。 茅盾 《脱险杂记·太平凡的故事》:“雨渐小渐止,但满山水云,随时会变成雨下来。”  ——《漢語大詞典》
    连 ( 連 ) lián
    连 [ lián ]
    1. 相接:~日。~夜。~年。~亘(接连不断)。~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载。~缀。~理。烽火~天。~篇累(lěi )牍。
    2. 带,加上:~带。~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
    3. 就是,既使,甚至于:~我都不信。
    4. 联合:外~东吴。
    5. 军队的编制单位,“”的上一级:~长。
    6. 姓。
    7. 同“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
    8. 同“链”,铅矿。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