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少 shǎo/shào《國語辭典》
少 [ shǎo ]
形- 不多。如:「稀少」、「和平日相比,她今天的话好像少了一点。」
- 短缺、不够。如:「米面是一天不可少的。」、「少了一个人,不知有没有候补的?」
- 二数相较的差。如:「五比八少三。」
- 丢失、遗失。如:「我屋里少了几件东西,你们知不知道?」
- 轻视、不满。《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 不久、短时间。《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 不经常的。如:「这是少有的事。」
- 略微、稍微。《庄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史记·卷 一一○·匈奴传》:「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少 [ shào ]
形- 年幼的、年轻的。如:「少男」、「少女」、「少爷」。
- 幼年或年轻的时候。《墨子·兼爱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
- 年轻的人。《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王氏诸少并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
- 姓。如汉代有少年唯。
华 ( 華 ) huá/huà/huā
华 [ huá ]
- 美丽而有光彩的:~丽。~艳。~彩。~贵。~章。~表(亦称“桓表”)。~盖。
- 精英:精~。含英咀(jǔ)~。
- 开花:~而不实。春~秋实。
- 繁盛:繁~。荣~富贵。
- 奢侈:浮~。奢~。
- 指中国或汉族:~夏。中~。~裔。~胄( ➊ 华夏的后裔; ➋ 贵族的后裔)。~工。
- 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翰(称人书信)。~诞(称人生日)。~居(称人住宅)。
- 头发花白:~发(fà)。~颠(指年老)。
- 指时光:年~。韶~。
- 〔~山〕山名,五岳中的西岳,在中国陕西省。
- 姓。
- 同“花”,花朵。
山云(山云)
唐 刘希夷 代闺人春日 池月怜歌扇,山云爱舞衣。
唐 杜甫 示侄佐 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七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唐 岑参 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 江鸟飞入帘,山云来到床。
唐 戴叔伦 宿天竺寺晓发罗源 山云留别偈,王事速归程。
唐 王建 赠华州郑大夫 少华山云当驿起,小敷溪水入城流。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 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唐 孟贯 冬日登江楼 江水因寒落,山云为雪凝。
宋 杨万里 明发泷头 轮与山云能样懒,日高犹宿夜来峰。
元 赵奕 送闻梅涧住弁山祥应宫 井边丹灶千年冷,窗外山云尽日飞。
金 赵可 云兴馆晓起 一夜山云飞作雪,要誇千树玉璘珣。
元 虞集 山水图 野水常敧树,山云不碍钟。
元 贡奎 次韵袁伯长舟中杂书三首 其一 山云含雨重,溟浪挟风轻。
元 吴师道 春日杂咏二首 其一 江水碧于酒,山云白似炊。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示侄佐 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七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唐 岑参 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 江鸟飞入帘,山云来到床。
唐 戴叔伦 宿天竺寺晓发罗源 山云留别偈,王事速归程。
唐 王建 赠华州郑大夫 少华山云当驿起,小敷溪水入城流。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 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唐 孟贯 冬日登江楼 江水因寒落,山云为雪凝。
宋 杨万里 明发泷头 轮与山云能样懒,日高犹宿夜来峰。
元 赵奕 送闻梅涧住弁山祥应宫 井边丹灶千年冷,窗外山云尽日飞。
金 赵可 云兴馆晓起 一夜山云飞作雪,要誇千树玉璘珣。
元 虞集 山水图 野水常敧树,山云不碍钟。
元 贡奎 次韵袁伯长舟中杂书三首 其一 山云含雨重,溟浪挟风轻。
元 吴师道 春日杂咏二首 其一 江水碧于酒,山云白似炊。 ——《骈字类编》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 掌管,主持:~家。~权。~政。
-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 应该:应~。理~。老~益壮。
- 抵敌:万夫不~之勇。
-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 顶端,头:瓦~。
-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 合宜:恰~。适~。妥~。
-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 吃亏,受骗:上~。
-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驿 ( 驛 ) yì
驿 [ yì ]
- 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站。~馆。~丞(掌管驿站的官员)。~吏。
- 现为地名用字:龙泉~(在中国四川省)。
- 古同“绎”,络绎。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动-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 量词:➊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