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女常时教合药,亦闻私地学求仙。

王建唐代〕《赠阎少保

髭须虽白体轻健,九十三来却少年。问事爱知天宝里,
识人皆是武皇前。玉装剑佩身长带,绢写方书子不传。
侍女常时教合药,亦闻私地学求仙。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侍女常时合药私地求仙

侍女 shì nǚ
(1).古代宫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先帝侍女八千人, 公孙 剑器初第一。”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 清 昭梿 《啸亭续录·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 , 孝庄文皇后 之侍女也。”
(2).婢女;女仆。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有緑裳者前曰‘某姓 阳 ’,指一人曰‘ 李 氏’……各有侍女辈。”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晨起, 仲仙 率侍女至 和桥观音堂 圣王庙 烧香。”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看见我们父亲的侍女,才满十五岁的 孟姜 --啊啊,可怜的 孟姜 !”
(3).旧指从事服务工作的女子。 田汉 《咖啡店之一夜》:“ 白秋英 --十九岁,咖啡店侍女。” 丁玲 《韦护》第一章:“什么工作我不可以做?衣装店职员也好,伽啡馆的侍女也好。”  ——《漢語大詞典》
常时(常時)cháng shí
(1).固定的时间。 汉 王粲 《务本论》:“种有常时,耘有常节,牧有常期。”
(2).平时。 唐 杜甫 《天河》诗:“常时任显晦,秋至转分明。”《红楼梦》第一○一回:“常时我见你不象今儿回来的快,问你一声儿,也没什么生气呢。”
(3).时常,常常。 明 高深甫 《九回肠·离思》曲:“眉尖上,常时描出愁模样。”《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俺家的常时打搅这里,多蒙看顾。”《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人听见他这些话,也就常时请他来吃杯酒。”  ——《漢語大詞典》
教 jiào/jiāo《國語辭典》

教 [ jiào ]

  1. 训诲、诱导。如:「教导」、「教诲」。《孟子·离娄上》:「古者易子而教之。」
  2. 使、让。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宋·周邦彦〈玉楼春·当时携手〉词:「帐里不教春梦到。」
  1. 礼仪、规矩。《孟子·滕文公上》:「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礼记·王制》:「修其教,不易其俗。」
  2. 宗教的简称。如:「佛教」、「基督教」。
  3. 姓。如明代有教辅直。

教 [ jiāo ]

  1. 传授。如:「教唱」。《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唐·柳宗元〈六逆论〉:「教于后世,莫知其所以去就。」
合药(合藥)hé yào
调配药物。 唐 皮日休 《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合药还慵服,为文亦懒抄。” 宋 孔平仲 《续世说·雅量》:“有医人合药,失犀麝而逃。”《廿载繁华梦》第三回:“往常在衙里,当 周庸祐 是个心腹人看待,所有延医合药,都托 周庸祐 办去。”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私地 sī dì
(1).私人的土地或地区。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李德裕 私地有起草院,院有 精忠亭 。”《红楼梦》第十六回:“当日 寧 荣 二宅,虽有一条小巷界断不通,然亦係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联络。”
(2).秘密处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那积世的老婆婆,其时暗猜破……问 鶯鶯 更夜如何背游私地,有谁存活?”
(3).暗中;背地里。 唐 元稹 《筝》诗:“ 莫愁 私地爱 王昌 ,夜夜筝声怨隔墙。”《三国志平话》卷中:“ 张本 私地离 徐州 ,入大寨,先説与 曹公 。”  ——《漢語大詞典》
学 ( 學 ) xué
学 [ xué ]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院。~府。中~。大~。上~。
  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求仙 qiú xiān
(1).谓以服药、辟谷、修炼等方法,求得长生不老。古代道家、方士多倡之。《文选·张衡〈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李善 注引《三辅故事》:“ 武帝 作铜露盘,承天露,和玉屑饮之,欲以求仙。” 三国 魏 夏侯湛 《抵疑》:“ 接舆 佯狂以蔽身, 梅福 弃家以求仙。” 唐 李白 《题雍兵崔明府丹灶》诗:“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狐﹞先炼形为人,既得为人,然后讲内丹,是为由人而求仙。”
(2).访求仙人。《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那山上乃是仙家藏真修炼之处……那些求仙问福的,虽有许多,也俱在彼静心守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