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皆是武皇前。

王建唐代〕《赠阎少保

髭须虽白体轻健,九十三来却少年。问事爱知天宝里,
识人皆是武皇前。玉装剑佩身长带,绢写方书子不传。
侍女常时教合药,亦闻私地学求仙。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识人武皇

识人(識人)shí rén
识别人。 明 海瑞 《兴革条例·户属》:“纵目力低下,未必识人,然朝夕相亲近,闻见参互,较之提学取决於一日或胜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我爹爹最是识人,或者果是好人也未见得。”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武皇 wǔ huáng
(1).指 汉武帝 。 汉武 穷兵黩武,后或借指当代黩武的皇帝。 唐 杜甫 《兵车行》:“边庭流血作海水, 武皇 开边意未已。”
(2).凡谥号为“武”的皇帝,亦称武皇。《文选·曹植〈责躬诗〉》:“於穆显考,时维 武皇 。” 李善 注:“ 武皇 ,谓 曹操 也。”《文选·潘岳〈西征赋〉》:“ 武皇 忽其升遐。” 李善 注引 臧荣绪 《晋书·武纪》:“帝讳 炎 ,字 世安 。崩,謚曰 武 。”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 武皇 大渐,实奉话言。”此谓 齐世祖 武皇帝 萧赜 。  ——《漢語大詞典》
前 qián《國語辭典》

前 [ qián ]

  1. 在正面的、脸所向的一面。与「后」相对。如:「前门」、「前方」、「面前」。《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次序在先的。如:「前三名」、「请大家坐到前排来。」
  3. 过去的、较早的。与「后」相对。如:「前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4. 已成历史的。如:「前清」、「前苏联」。
  5. 前任的简称。如:「前妻」、「前总理」。
  6. 未来的。如:「前程」、「前途」、「前景看好」。
  1. 向前走。如:「勇往直前」、「畏缩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