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向晚(嚮晚)xiàng wǎn
傍晚。 唐 李颀 《送魏万之京》诗:“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綺霞散,空碧留晴向晚。”《三国演义》第四回:“﹝ 曹操 陈宫 ﹞行了三日,至 成皋 地方,天色向晚。” 王西彦 《鱼鬼》:“正好是向晚时分,田野间开始被昏暗的暮色所蒙罩。”
天色将晚,傍晚。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残霞雌霓,起于几席,斜日嚮晚,湖风生凉。”《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九年正月十九日》:“至 水马头 行馆饭,已嚮晚矣。” ——《漢語大詞典》
天色将晚,傍晚。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残霞雌霓,起于几席,斜日嚮晚,湖风生凉。”《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九年正月十九日》:“至 水马头 行馆饭,已嚮晚矣。” ——《漢語大詞典》
临 ( 臨 ) lín
临 [ lín ]
-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 到,来:光~。莅~。亲~。
- 遭遇,碰到:~时。面~。
- 挨着,靠近:~近。~街。~终。~危。~阵磨枪。
- 照样子摹仿字画:~摹。~帖。~写。
- 旧时指帝王上朝:~朝。~政。
- 姓。
阶 ( 階 ) jiē
阶 [ jiē ]
- 为了便于上下,用砖石砌成的或就山势凿成的梯形的道:~除(台阶)。~墀(台阶)。~级。~下囚。台~。
- 等级,层次:~层。官~。军~。音~。
- 凭借:~缘(凭借,依附)。
- 由来:~祸。
- 途径:~段。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動-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動- (一)2.4.之讀音。
-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号簿(號簿)hào bù
犹今之登记簿。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向晚临堦看号簿,眼前风景任支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凡出牌票该承行,务将原案同号簿送僉;如有牌票无案、有牌案无号簿者重责。”《糊涂世界》卷十:“这些我不管,我是替他上上号簿,办些杂事,他里面书启上另有人的,此外也并没别人。” ——《漢語大詞典》
眼前 yǎn qián
(1).眼睛面前;跟前。 南朝 梁 沈约 《和左丞庾杲之病》:“待漏终不溢,嚣喧满眼前。” 唐 杜甫 《草堂》诗:“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宋 朱淑真 《题四并楼》诗:“眼前此乐难兼得,许我登临载酒行。” 巴金 《灭亡》第四章:“一个美丽的前程出现在他底眼前。”
(2).目下;现时。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巖栖木石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的日长日短。”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如今须考定人人眼前可行方好。”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各人暂时不杀自己的长官,而相约互杀各人的长官--以免眼前吃亏。” ——《漢語大詞典》
(2).目下;现时。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巖栖木石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的日长日短。”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如今须考定人人眼前可行方好。”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各人暂时不杀自己的长官,而相约互杀各人的长官--以免眼前吃亏。” ——《漢語大詞典》
风景(風景)fēng jǐng
(1).风光景色。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七:“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闥。” 唐 张籍 《送李司空赴镇襄阳》诗:“ 襄阳 由来风景好,重与江山作主人。”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遯》:“一路行来,山青水緑,鸟语花香,真箇好风景也。” 老舍 《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专凭风景来说,这里真值得被称为乱世的 桃源 。”
(2).景况,情景。 宋 蒋捷 《女冠子》词:“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吾观孼龙之子,本是害人之物,得我救命,教我等‘七日七夜不动鐘鼓’。今止三日,风景异常,想必是他把言语哄我。” 清 顾炎武 《与李子德书》:“ 汾州 米价每石二两八钱, 大同 至五两外,人多相食,在此日用之费,三倍华下。至此间风景,大非昨年。”《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公子 ﹞看了看家中风景依然,只一个 张进宝 ,管了个内外严肃。”
(3).犹风望。《晋书·刘毅传》:“正身率道,崇公忘私,行高义明,出处同揆。故能令义士宗其风景,州閭归其清流。” ——《漢語大詞典》
(2).景况,情景。 宋 蒋捷 《女冠子》词:“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吾观孼龙之子,本是害人之物,得我救命,教我等‘七日七夜不动鐘鼓’。今止三日,风景异常,想必是他把言语哄我。” 清 顾炎武 《与李子德书》:“ 汾州 米价每石二两八钱, 大同 至五两外,人多相食,在此日用之费,三倍华下。至此间风景,大非昨年。”《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公子 ﹞看了看家中风景依然,只一个 张进宝 ,管了个内外严肃。”
(3).犹风望。《晋书·刘毅传》:“正身率道,崇公忘私,行高义明,出处同揆。故能令义士宗其风景,州閭归其清流。” ——《漢語大詞典》
任 rèn/rén《國語辭典》
任 [ rèn ]
名- 职责、职务。如:「责任」、「任务」、「任重道远」。
- 职位。如:「就任」、「赴任」、「卸任」。
- 量词。计算担任某种职务或具有某种身分期间的单位。如:「他连续当选三任会长。」
- 委派。如:「派任」、「任免」。《书经·大禹谟》:「任贤勿贰」。
- 听凭。如:「任意」、「任其自然」。
- 担当、承受。如:「担任」、「任职」、「任教」、「任劳任怨」。
- 相信。如:「信任」。《战国策·魏策二》:「王闻之而弗任也。」
- 怀孕。《汉书·卷一○○·叙传上》:「刘媪任高祖而梦与神遇。」唐·颜师古·注:「任谓怀任也。」通「妊」。
- 无论。如:「任你怎么解释,他都不听。」
任 [ rén ]
形- 奸佞。《书经·舜典》:「惇德允元,而难任人。」唐·孔颖达·正义:「任,佞也。」
- 姓。如汉代有任尚。
支分 zhī fēn
(1).分割,分解。《战国策·秦策三》:“ 秦 乌能 齐 县衡 韩 魏 ,支分 方城 膏腴之地以薄 郑 ?” 高诱 注:“支,言细散取之。” 唐 白居易 《花前感怀兼呈崔相公刘郎中》诗:“四时轮转春常少,百刻支分夜苦长。”
(2).古代碎裂犯人肢体的一种酷刑。《后汉书·苏竟传》:“ 王氏 虽乘閒偷簒,而终婴大戮,支分体解,宗氏屠灭。”《魏书·术艺传·刘灵助》:“战败被擒,斩於 定州 ,传首 洛阳 ,支分其体。”《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今闻已有密敕下本军,至则支分灭族矣!” 胡三省 注:“支分,谓被支解而支体异处也,即冎刑。”
(3).处置;安排。 唐 白居易 《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支分闲事了,把背向阳眠。”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剪发卖发》:“飢荒先自窘,那堪连丧双亲,身独自,怎支分?”《天雨花》第二四回:“ 荣 妻答应厨下去,支分晚膳到来临。”
(4).支使;分派。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一折:“等不得水温,一声要面盆;恰递与面盆,一声要手巾;却执与手巾,一声解纽门。使的人无淹润,百般支分!”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录摄》:“支分各色人,远远去迎接。”
(5).支付;付给财物。 唐 陆贽 《赐吐蕃将书》:“赞普若须繒帛,朕随要支分,多少之间,岂拘定限。” 宋 周密 《武林旧事·酒楼》:“又有小鬟,不呼自至,歌吟强聒,以求支分。”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泊淮》:“兼且小生看书之眼,并不认得等子星儿;一路上赚骗无多,逐日里支分有尽。”
(6).分辩。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二折:“父亲呵,你既然恁般发狠,怎教我不要半语支分?”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二折:“若是初检时不曾审问,怕只怕再检日怎支分?”
(7).犹分支。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 南山 在 陕西 西安府 之南…… 镇安 、 洵阳 、 汉阴 、 石泉 、 洋县 各山,皆其支分别派。” ——《漢語大詞典》
(2).古代碎裂犯人肢体的一种酷刑。《后汉书·苏竟传》:“ 王氏 虽乘閒偷簒,而终婴大戮,支分体解,宗氏屠灭。”《魏书·术艺传·刘灵助》:“战败被擒,斩於 定州 ,传首 洛阳 ,支分其体。”《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今闻已有密敕下本军,至则支分灭族矣!” 胡三省 注:“支分,谓被支解而支体异处也,即冎刑。”
(3).处置;安排。 唐 白居易 《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支分闲事了,把背向阳眠。”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剪发卖发》:“飢荒先自窘,那堪连丧双亲,身独自,怎支分?”《天雨花》第二四回:“ 荣 妻答应厨下去,支分晚膳到来临。”
(4).支使;分派。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一折:“等不得水温,一声要面盆;恰递与面盆,一声要手巾;却执与手巾,一声解纽门。使的人无淹润,百般支分!”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录摄》:“支分各色人,远远去迎接。”
(5).支付;付给财物。 唐 陆贽 《赐吐蕃将书》:“赞普若须繒帛,朕随要支分,多少之间,岂拘定限。” 宋 周密 《武林旧事·酒楼》:“又有小鬟,不呼自至,歌吟强聒,以求支分。”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泊淮》:“兼且小生看书之眼,并不认得等子星儿;一路上赚骗无多,逐日里支分有尽。”
(6).分辩。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二折:“父亲呵,你既然恁般发狠,怎教我不要半语支分?”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二折:“若是初检时不曾审问,怕只怕再检日怎支分?”
(7).犹分支。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 南山 在 陕西 西安府 之南…… 镇安 、 洵阳 、 汉阴 、 石泉 、 洋县 各山,皆其支分别派。”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