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乡使(鄉使)xiāng shǐ
指驿吏。 唐 王建 《题金家竹溪》诗:“乡使到来常款语,还闻世上有功臣。” 明 沈鍊 《得应职方书诗以答之》:“自因乡使到,翻觉旧交疎。”
犹假如。乡,通“ 向 ”。《韩诗外传》卷三:“乡使 宋 人不闻 孔子 之言,则年穀未丰,而国家未寧。” 宋 孔平仲 《续世说·雅量》:“乡使 高祖 用 涛 之言,事安至此?” ——《漢語大詞典》
犹假如。乡,通“ 向 ”。《韩诗外传》卷三:“乡使 宋 人不闻 孔子 之言,则年穀未丰,而国家未寧。” 宋 孔平仲 《续世说·雅量》:“乡使 高祖 用 涛 之言,事安至此?” ——《漢語大詞典》
到来(到來)dào lái
来到,来临。 唐 李白 《普照寺》诗:“ 天台国清寺 ,天下为四絶。今到 普照 游,到来復何别?”《水浒传》第一回:“今上皇帝差个 洪太尉 賫擎丹詔御香,到来山中。” 丁玲 《水》一:“他们这时还是保持着那农人特有的镇静去做着防御那大的灾难的到来。”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名-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 姓。如汉代有常惠。
-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款语(款語)kuǎn yǔ
(1).亲切交谈,恳谈。 唐 王建 《题金家竹溪》诗:“乡使到来常款语,还闻世上有功臣。” 宋 梅尧臣 《韩宗彦寺丞通判邓州》诗:“我今入幕君有待,喜得款语胜前时。” 清 黄景仁 《秋夜酌闵二舟中》诗:“移船向君饮,款语尽斜暉。”
(2).犹言轻声细语,软语。 明 寇皑如 《辊绣毬》词:“携手花前款语,为伊忘却,绣窗鸚鵡。”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俺自有个两全之法,到那边款语商量,柔情索问,做一个閒蜂蝶花里混。” ——《漢語大詞典》
(2).犹言轻声细语,软语。 明 寇皑如 《辊绣毬》词:“携手花前款语,为伊忘却,绣窗鸚鵡。”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俺自有个两全之法,到那边款语商量,柔情索问,做一个閒蜂蝶花里混。” ——《漢語大詞典》
还 ( 還 ) huán/hái
还 [ huán ]
-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 古同“环”,环绕。
- 姓。
- 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
- 更加:今天比昨天~冷。
- 再,又: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好。
- 尚且: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 出名,有名望:~人。~达。
- 名声:令~(好名声)。丑~。
-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 姓。
世上 shì shàng
人世间。《战国策·秦策一》:“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宋 陆游 《冬夜读史有感》诗:“世上閒愁千万斛,不教一点上眉端。” 清 李玉 《人兽关·冥警》:“世上纵糊涂,业镜难颠倒。” 茅盾 《一个女性》一:“她不大相信--竟可以说是不大理会得,世上当真有凶险的人,当真有悲惨的事。” ——《漢語大詞典》
有功 yǒu gōng
(1).有功劳,有功绩。《易·需》:“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汉 范晔 《宦者传论》:“﹝宦人﹞其能者则 勃貂 管苏 ,有功於 楚 晋 。”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士卒本将,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难以有功。”
(2).有功之人。《战国策·秦策三》:“明主则不然,赏必加於有功,刑必断於有罪。”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於是正明堂之朝,齐君臣之位,举贤才,布德惠,施仁义,赏有功。” 晋 羊祜 《让开府表》:“然臣等不能推有德,进有功,使圣听知胜臣者多,而未达者不少。” ——《漢語大詞典》
(2).有功之人。《战国策·秦策三》:“明主则不然,赏必加於有功,刑必断於有罪。”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於是正明堂之朝,齐君臣之位,举贤才,布德惠,施仁义,赏有功。” 晋 羊祜 《让开府表》:“然臣等不能推有德,进有功,使圣听知胜臣者多,而未达者不少。” ——《漢語大詞典》
臣 chén《國語辭典》
臣 [ chén ]
名- 俘虏、奴隶。《书经·费誓》:「臣妾逋逃。」汉·孔安国·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礼记·少仪》:「臣则左之。」汉·郑玄·注:「臣,谓囚俘。」
- 君王时代的官吏。《论语·八佾》:「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礼记·礼运》:「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
- 古人对君、父或一般人的自谦之词。《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姓。如汉代有臣综。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服从。如:「臣服」。《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 统率、使之服从而为臣。《左传·昭公七年》:「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战国策·秦策四》:「兵甲之强,壹毁魏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