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草荒凉村落空,驱驰卒岁亦何功。

皇甫冉唐代〕《使往寿州淮路寄刘长卿(一作判官)

榛草荒凉村落空,驱驰卒岁亦何功。蒹葭曙色苍苍远,
蟋蟀秋声处处同。乡路遥知淮浦外,故人多在楚云东。
日夕烟霜那可道,寿阳西去水无穷。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榛草荒凉村落驱驰卒岁亦何

榛草 zhēn cǎo
丛生的杂草。《后汉书·窦武传》:“后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自榛草而出。” 唐 杜甫 《畏人》诗:“门逕从榛草,无心待马蹄。”  ——《漢語大詞典》
荒凉(荒涼)huāng liáng
亦作“ 荒凉 ”。
(1).荒芜;人烟寥落。 南朝 梁 沈约 《齐明帝哀策文》:“经原野之荒凉,属西成之云暮。” 宋 文天祥 《指南录·上岸难》:“城外荒凉,寂无人影。”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丁玲 《奔》:“又一阵寒冽的晨风从荒凉的田地上打来。”
(2).凄凉;凄清。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携盘独出月荒凉, 渭城 已远波声小。” 明 无名氏 《白兔记·投军》:“如今四方离乱,民遭涂炭,士民荒凉。” 茅盾 《一个女性》三:“她感得有一种异样的荒凉的悲哀兜上她心头。”  ——《漢語大詞典》
村落 cūn luò
(1).村庄。《三国志·魏志·郑浑传》:“入 魏 郡界,村落齐整如一。” 唐 张乔 《归旧山》诗:“昔年山下结茅茨,村落重来野径移。” 宋 叶适 《题周子实所录》:“余久居 水心 村落,农蓑圃笠,共谈陇亩间。” 清 郑燮 《山中卧雪呈青崖老人》诗:“银沙万里无来跡,犬吠一声村落閒。” 朱德 《过五指山》诗:“车过村落地,老少夹路迎。”
(2).泛指乡村,乡下。 宋 张孝祥 《刘两府》:“某以久不省祖塋,自 宣城 暂归 歷阳 村落。”《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萧秀才 往 长洲 探亲,经过一个村落人家,只见一伙人聚在一块在那里喧嚷。” 鲁迅 《伪自由书·中国人的生命圈》:“村落市廛,一片瓦砾。”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驱驰(驅馳)qū chí
(1).策马快跑。《诗·陈风·株林序》:“株林,刺 灵公 也,淫乎 夏姬 ,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前蜀 韦庄 《代书寄马》诗:“驱驰曾在五侯家,见説初生自渥洼。” 明 刘基 《君马黄》诗:“君马黄,我马驪,二马八足争驱驰。”亦指奔驰。 郭沫若 《前茅·上海的清晨》:“坐汽车的富儿们在中道驱驰,伸手求食的乞儿们在路旁徙倚。”
(2).喻奔走效力。《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唐 元稹 《进马状》:“自慙駑钝之姿,莫展驱驰之効。”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偶尔閒步,试看世情,奔走侯门,驱驰尘境。”
(3).指辛苦;勤劳。 元 孙仲章 《斟头巾》第二折:“ 张鼎 ,我听得你替俺官府每办事的当,又各处攒造文书,一年光景,好生驱驰!与你一个月假限,休来衙门里画卯。” 元 李邦祐 《转调淘金令·思情》曲:“咱因他弃了家私,受了驱驰,更离了故乡。”  ——《漢語大詞典》
卒岁(卒歲)zú suì
(1).度过年终。《诗·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新唐书·辛替否传》:“今计仓廪,度府库,百僚共给,万事用度,臣恐不能卒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申氏》:“邑有贫民某乙,残腊向尽,身无完衣。自念:何以卒岁?” 黄遵宪 《邻妇叹》诗:“饥寒将奈卒岁何,哭声呜呜往以復。”
(2).度过岁月。 汉 郭泰 《答友劝仕进者》:“未若巖岫 颐 神,娱心 彭 老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唐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呈上姊夫》诗:“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苏门孙先生言行》:“老而学《易》,欲探厥旨,聊以卒岁,如斯而已。”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材力日苦弱,意气徒纵横;优游幸卒岁,已有妻孥情。”
(3).终年,整年。《管子·大匡》:“行此卒岁,始可以罸矣。”《淮南子·主术训》:“中田之获,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一:“餘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明 夏完淳 《春雪怀不识》诗:“卒岁守藜藿,短褐苦不完。”  ——《漢語大詞典》
亦何 yì hé
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漢語大詞典》
功 gōng《國語辭典》

功 [ gōng ]

  1. 勋劳。如:「立功」、「歌功颂德」。《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2. 事情、工作。如:「功亏一篑」。《史记·卷八二·田单传》:「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北史·卷一一·隋高祖文帝本纪》:「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岁役功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3. 成效。如:「事半功倍」、「徒劳无功」。《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 成就、事业。如:「丰功伟业」。《孟子·公孙丑上》:「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5. 工夫。如:「用功」、「练功」。唐·韩愈〈答殷侍御书〉:「一来应举,事随日生,虽欲加功,竟无其暇。」
  6. 一种丧服。参见「功服 」条。
  7. 物理上称施于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施力方向所移动距离的乘积为「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