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妇去年胼手足,衣不暇缝蚕废簇。

王建唐代〕《去妇

新妇去年胼手足,衣不暇缝蚕废簇。白头使我忧家事,
还如夜里烧残烛。当初为取傍人语,岂道如今自辛苦。
在时纵嫌织绢迟,有丝不上邻家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新妇去年手足

新妇(新婦)xīn fù
(1).称新娘子。《战国策·卫策》:“ 卫 人迎新妇。” 汉 焦赣 《易林·同人之涣》:“娶於 姜吕 ,驾迎新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狱委谈上》:“今俗以新娶男称新郎,女称新妇。”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白首完婚》:“迟暮之年,行将就木,岂有五六十老女子,作新妇妆哉!”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做新妇的时代,是 中国 妇女一生一世的紧要关头。”
(2).称弟妻。《尔雅·释亲》“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晋 郭璞 注:“犹今言新妇是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恭公 弟妇, 王冀公 孙女, 曾 出也。岁旦,拜 恭公 , 恭公 迎谓:‘六新妇, 曾 三除从官,喜否?’”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四:“其呼夫兄为伯,呼弟妇为新妇,呼外祖母为外婆,皆与今俗称相同。”
(3).称儿媳。《后汉书·列女传·周郁妻》:“ 郁 骄淫轻躁,多行无礼。 郁 父 伟 谓 阿 曰:‘新妇贤者女,当以道匡夫。’” 清 黄生 《义府·新妇》:“ 汉 以还,呼子妇为新妇。”
(4).尊者称卑者之妻。 宋 王得臣 《麈史·辨误》:“按今之尊者,斥卑者之妇曰新妇。”
(5).卑者对尊者称自己的妻;在人前谦称自己的妻。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虬髯 曰:‘计 李郎 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 李郎 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謁,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6).已婚妇女对公婆、丈夫及夫家长辈、平辈亲属谦卑的自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王衍 妻谓 平子 ( 衍 弟 王澄 )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 南朝 梁 刘令娴 《祭夫徐敬业文》:“新妇谨荐少牢於 徐府君 之灵。”《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传》:“ 晋 室皇太后新妇 李氏 妾言:‘ 张彦泽 、 傅住儿 等至,伏蒙皇帝阿翁降书安抚者。’”
(7).泛指妇人。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楼上新妇,岂虚也哉!” 王利器 校注:“ 汉 魏 六朝人通称妇为新妇,故上文言妇,此又言新妇也。”  ——《漢語大詞典》
去年 qù nián
刚过去的一年。 唐 杜甫 《前苦寒行》之二:“去年 白帝 雪在山,今年 白帝 雪在地。” 宋 苏轼 《中秋月》诗之一:“殷勤去年月,瀲灧古城东。憔悴去年人,卧病破窗中。”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去年羽书来,中枢失筹策。” 丁玲 《奔》:“去年的收成听说很好。”  ——《漢語大詞典》
胼 pián《國語辭典》

胼 [ pián ]

  1. 手上因勞動摩擦而形成的厚繭。如:「胼胝」。唐·皮日休〈魯望昨以五百言見貽過有褒美內揣庸陋彌增愧悚因成一千言上述吾唐文物之盛次敘相得之歡亦迭和之微旨也〉詩:「苟無切玉刀,難除指上胼。」
  1. 手上因勞動摩擦致使皮膚形成厚繭。唐·王建〈去婦〉詩:「新婦去年胼手足,衣不暇 縫蠶廢簇。」宋·洪咨夔〈漩口〉詩:「兩犍力不齊,手胼後者鞭。」
手足 shǒu zú
(1).手和足。《淮南子·兵略训》:“凡此五官之於将也,犹身之有股肱手足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神鸟以不死草覆之,七年,男女同体而生,二头,四手足。”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柳》:“肩推黄棘之门墙,韁锁情怀,桎梏手足以取辱焉。”
(2).比喻整体的分支。谓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 唐 陈子昂 《上军国利害事·牧宰》:“宰相,陛下之腹心;刺史县令,陛下之手足。未有无腹心手足而能独理者也。” 郭小川 《青松歌》:“咱们 小兴安岭 的人啊,与青松亲如手足!”
(3).喻兄弟。 汉 焦赣 《易林·益之蒙》:“饮酒醉酣,跳起争鬭,手足纷拏,伯伤仲僵。” 宋 王禹偁 《拟追封建成元吉为巢王息王制》:“顷念宗祧之重,致忘手足之情。”《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  ——《漢語大詞典》
衣 yī《國語辭典》

衣 [ yī ]

  1. 人身上所穿,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種纖維質料做成。如:「毛衣」、「雨衣」、「睡衣」。
  2.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書衣」、「胞衣」、「糖衣藥丸」。
  3. 蔬菜、果實外的薄皮。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二首之一:「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
  4. 特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如:「苔衣」、「地衣」。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5. 姓。如明代有衣守信。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衣 [ yì ]

  1. 穿。《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荀子·富國》:「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
  2. 覆蓋。《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管子·度地》:「以徒隸給大雨,隄防可衣者衣之。」
  3. 倚靠。《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甌,進御酒,一齊山壽。」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暇 xiá《國語辭典》

暇 [ xiá ]

  1. 空闲。如:「闲暇」、「应接不暇」、「自顾不暇」。《孟子·梁惠王上》:「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唐·韩愈〈与于襄阳书〉:「虽遇其人,未暇礼耶。」
  1. 从容、悠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谢便起舞,神意甚暇。」

暇 [ ​xià ]

  1. (一)​之又音。
缝 ( 縫 ) féng/fèng
缝 [ féng ]
     ◎ 用针线连缀:~纫。~缀。~制。~补。~连。裁~。
缝 [ fèng ]
  1. 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子。~隙。裂~。见~插针。
  2. 缝合的地方:天衣无~。
蚕 ( 蠶 ) cán《國語辭典》
  1. 「蚕 」的异体字。
废 ( 廢 ) fèi
废 [ fèi ]
  1. 停止,不再使用:~弛(应该施行而不施行)。~除。~黜(罢免,革除)。~帝(被废黜的皇帝)。~弃。~止。~置。因噎~食。
  2. 没有用的,失去效用的:~话。~品。~墟(受到破坏之后变成荒芜的地方)。
  3. 没有用的东西:修旧利~。利用“三~”(“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4. 荒芜,衰败:田园荒~。几经兴~。
  5. 重伤或杀死某人:~了他。
簇 cù《國語辭典》

簇 [ cù ]

  1. 聚拢。唐·黄滔〈江州夜宴献陈员外〉诗:「多少欢娱簇眼前,浔阳江上夜开筵。」唐·韦庄〈谒金门·春雨足〉词:「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1. 聚集成堆或成团的物体。如:「花团锦簇」。宋·杨万里〈再和罗武冈钦若酴醿长句〉:「春风一夜吹滕六,旋落旋销不成簇。」
  2. 量词。计算群集的人或物的单位。《水浒传·第五回》:「过了一条板桥,远远地望见了一簇红霞。」《红楼梦·第五回》:「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
  1. 很、全。《红楼梦·第二八回》:「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一九回》:「署院举目一看,见他二人穿的都是簇新的袍褂。」
  2. 聚集、围绕。如:「簇拥」、「簇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