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忆 ( 憶 ) yì
忆 [ yì ]
-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形-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形-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门馆(門館,門舘)mén guǎn
亦作“ 门舘 ”。
(1).指宫掖或内寝。《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旦垂精於万机兮,夕回輦於门馆。”
(2).旧时权贵招待宾客、门客的馆舍。 南朝 梁 沈约 《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诗:“ 廉公 失权势,门馆有盈虚。” 唐 薛调 《无双传》:“时 震 ( 刘震 )为尚书租庸使,门馆赫奕,冠盖填塞。” 清 赵翼 《六哀诗·故公相赠郡王傅文忠公》:“第念公门馆,何限名公卿。”
(3).指官署。 唐 杨炯 《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门馆閴寂,帘帷彷像。” 唐 杜牧 《上周相公启》:“伏以相公自数载已来,朝廷篤老,四海俊贤,皆因挈维,尽在门馆,毗辅圣主,巍为元勋。”
(4).指门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馀闻录之讹》:“ 吴 具币求 英公 , 英公 令门舘作诗与之。”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门馆才情,游客伎俩,只合剪树枝、造亭榭、辨古玩、鬭茗茶,为扫除小吏作头目而已,何足数哉!”
(5).书院;学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门馆无私白日閒,百年麤糲腐儒餐。” 清 黄景仁 《午窗偶成》诗之一:“只餘僮僕劝加餐,那望园官进食单。门馆昼闲摊饭起,架头随意检书看。”
(6).指塾师。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老夫有心待请他在家安歇,不敢説做门馆,则是早晚与老夫讨论经典。”《水浒传》第十五回:“小生自离了此间,又早二年。如今在一箇大财主家做门馆。” 明 范文若 《鸳鸯棒》第五出:“秀才官人,适纔老的听得你是个饱学,要屈你做箇门馆,允不允但凭你。” ——《漢語大詞典》
(1).指宫掖或内寝。《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旦垂精於万机兮,夕回輦於门馆。”
(2).旧时权贵招待宾客、门客的馆舍。 南朝 梁 沈约 《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诗:“ 廉公 失权势,门馆有盈虚。” 唐 薛调 《无双传》:“时 震 ( 刘震 )为尚书租庸使,门馆赫奕,冠盖填塞。” 清 赵翼 《六哀诗·故公相赠郡王傅文忠公》:“第念公门馆,何限名公卿。”
(3).指官署。 唐 杨炯 《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门馆閴寂,帘帷彷像。” 唐 杜牧 《上周相公启》:“伏以相公自数载已来,朝廷篤老,四海俊贤,皆因挈维,尽在门馆,毗辅圣主,巍为元勋。”
(4).指门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馀闻录之讹》:“ 吴 具币求 英公 , 英公 令门舘作诗与之。”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门馆才情,游客伎俩,只合剪树枝、造亭榭、辨古玩、鬭茗茶,为扫除小吏作头目而已,何足数哉!”
(5).书院;学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门馆无私白日閒,百年麤糲腐儒餐。” 清 黄景仁 《午窗偶成》诗之一:“只餘僮僕劝加餐,那望园官进食单。门馆昼闲摊饭起,架头随意检书看。”
(6).指塾师。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老夫有心待请他在家安歇,不敢説做门馆,则是早晚与老夫讨论经典。”《水浒传》第十五回:“小生自离了此间,又早二年。如今在一箇大财主家做门馆。” 明 范文若 《鸳鸯棒》第五出:“秀才官人,适纔老的听得你是个饱学,要屈你做箇门馆,允不允但凭你。” ——《漢語大詞典》
前 qián《國語辭典》
前 [ qián ]
形- 在正面的、脸所向的一面。与「后」相对。如:「前门」、「前方」、「面前」。《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次序在先的。如:「前三名」、「请大家坐到前排来。」
- 过去的、较早的。与「后」相对。如:「前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 已成历史的。如:「前清」、「前苏联」。
- 前任的简称。如:「前妻」、「前总理」。
- 未来的。如:「前程」、「前途」、「前景看好」。
- 向前走。如:「勇往直前」、「畏缩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 掌管,主持:~家。~权。~政。
-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 应该:应~。理~。老~益壮。
- 抵敌:万夫不~之勇。
-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 顶端,头:瓦~。
-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 合宜:恰~。适~。妥~。
-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 吃亏,受骗:上~。
-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童子 tóng zǐ
(1).儿童;未成年的男子。《仪礼·丧服》:“童子唯当室緦。” 郑玄 注:“童子,未冠之称。”《史记·商君列传》:“ 五羖大夫 死, 秦国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 唐 韩愈 《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他们劫财神,劫童子,劫观音,乃至明火抢劫。”
(2).古代指未成年的仆役。《仪礼·既夕礼》:“朔月,童子执帚却之,左手奉之。” 郑玄 注:“童子,隶子弟若内竖寺之属。”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青衣上 少室 ,童子向 蓬莱 。”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八:“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
(3).指童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乐仲》:“年二十始娶,身犹童子。”
(4).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始于 唐 代。《旧唐书·宣宗纪》:“据礼部贡院见置科目,《开元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道举、明算、童子第九科。” 宋 王安石 《详定试卷》诗:“童子常夸作赋工,暮年羞悔有 扬雄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潘文恭公 试童子,日端坐试席,风度凝重。”参见“ 童子科 ”、“ 童子试 ”。
(5).瞳人;眼珠。童,通“ 瞳 ”。《汉书·项籍传赞》:“ 舜 盖重童子, 项羽 又重童子。” 颜师古 注:“童子,目之眸子。”《晋书·文苑传·赵至》:“童子白黑分明,有 白起 之风矣。” ——《漢語大詞典》
(2).古代指未成年的仆役。《仪礼·既夕礼》:“朔月,童子执帚却之,左手奉之。” 郑玄 注:“童子,隶子弟若内竖寺之属。”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青衣上 少室 ,童子向 蓬莱 。”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八:“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
(3).指童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乐仲》:“年二十始娶,身犹童子。”
(4).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始于 唐 代。《旧唐书·宣宗纪》:“据礼部贡院见置科目,《开元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道举、明算、童子第九科。” 宋 王安石 《详定试卷》诗:“童子常夸作赋工,暮年羞悔有 扬雄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潘文恭公 试童子,日端坐试席,风度凝重。”参见“ 童子科 ”、“ 童子试 ”。
(5).瞳人;眼珠。童,通“ 瞳 ”。《汉书·项籍传赞》:“ 舜 盖重童子, 项羽 又重童子。” 颜师古 注:“童子,目之眸子。”《晋书·文苑传·赵至》:“童子白黑分明,有 白起 之风矣。” ——《漢語大詞典》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名-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