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见离别处,虫声阴雨秋。

王建唐代〕《江南杂体二首

江上风翛翛,竹间湘水流。日夜桂花落,行人去悠悠。
复见离别处,虫声阴雨秋。
处处江草绿,行人发潇湘。潇湘回雁多,日夜思故乡。
春梦不知数,空山兰蕙芳。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离别虫声阴雨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1.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2. 同「復 」(一)​。

复 [ fòu ]

  1. 同「復 」(二)​。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离别(離别)lí bié
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楚辞·离骚》:“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唐 陆龟蒙 《离别》诗:“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个‘别’字不是好字眼,或者主离别。” 巴金 《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我这时候突然觉得离别并不是可悲的事情了。”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虫声(虫声)
南北朝 何逊 秋夕叹白发诗 月色临窗树,虫声当户枢。
南北朝 萧子晖 春宵诗 虫声绕春岸,月色思空闺。
唐 刘长卿 对雨赠济阴马少府考城蒋少府兼献成武五兄南华二兄 乡梦寒更频,虫声夜相逼。
唐 王建 江南杂体二首 其一 复见离别处,虫声阴雨秋。
宋 杨时 春日五首 其五 坐对庭阴人阒寂,时闻蛛网挂虫声。
宋 杨万里 秋夜读书 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
元 陈泰 渔父词 蝉声欲断虫声悲,江天月上初弦时。
元 袁桷 游城南次韵陈玉峰 坐听虫声行木叶,卧看云影落檐花。  ——《骈字类编》
阴雨(陰雨)yīn yǔ
天阴下雨。《诗·曹风·下泉》:“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 郇伯 劳之。”《后汉书·和帝纪》:“自夏以来,阴雨过节,煗气不效,将有厥咎。” 唐 皎然 《白云歌寄陆中丞使君长源》:“洁白不由阴雨积,高明肯共杂烟重。”《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行不两日,又值阴雨,覊身旅店中,盘费罄尽。” 吴组缃 《山洪》十五:“跟着是连日的阴雨。”  ——《漢語大詞典》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3.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 姓。如清代有秋瑾。
  1.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