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江上 jiāng shàng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沈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漢語大詞典》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 古同“讽”,讽刺。
-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 姓。
◎ 古同“讽”,讽刺。
翛翛 xiāo xiāo
(1).羽毛残破貌。《诗·豳风·鸱鸮》:“予羽譙譙,予尾翛翛。” 毛 传:“翛翛,敝也。”
(2).泛指破敝。 明 高启 《丁校书见招晚酌》诗:“流水入花村杳杳,幽人对酒屋翛翛。”
(3).象声词。 三国 魏 甄皇后 《塘上行》:“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唐 岑参 《范公丛竹歌》:“盛夏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乾。” 宋 苏轼 《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诗:“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清 方以智 《变拟古诗》之一:“郭门风翛翛,夹道多白杨。” 景耀月 《长歌行》:“非风迴地木翛翛,声发金石奋歌喉。”
(4).高或长貌。 唐 项斯 《和李用夫栽小松》诗:“即耸凌空干,翛翛岂易攀?” 宋 王安石 《寄杨德逢》诗:“翛翛两龙骨,岂得长挂壁?”
(5).错杂貌。 唐 柳宗元 《谪龙说》:“及期,进取杯水饮之,嘘成云气,五色翛翛也。” ——《漢語大詞典》
(2).泛指破敝。 明 高启 《丁校书见招晚酌》诗:“流水入花村杳杳,幽人对酒屋翛翛。”
(3).象声词。 三国 魏 甄皇后 《塘上行》:“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唐 岑参 《范公丛竹歌》:“盛夏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乾。” 宋 苏轼 《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诗:“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清 方以智 《变拟古诗》之一:“郭门风翛翛,夹道多白杨。” 景耀月 《长歌行》:“非风迴地木翛翛,声发金石奋歌喉。”
(4).高或长貌。 唐 项斯 《和李用夫栽小松》诗:“即耸凌空干,翛翛岂易攀?” 宋 王安石 《寄杨德逢》诗:“翛翛两龙骨,岂得长挂壁?”
(5).错杂貌。 唐 柳宗元 《谪龙说》:“及期,进取杯水饮之,嘘成云气,五色翛翛也。” ——《漢語大詞典》
竹间(竹间)
唐 白居易 池上清晨候皇甫郎中 深扫竹间径,静拂松下床。
唐 白居易 林下闲步寄皇甫庶子 一酌池上酒,数声竹间吟。
唐 刘禹锡 和游房公旧竹亭闻琴绝句 尚有竹间路,永无綦下尘。
唐 李嶷 淮南秋夜呈周侃 风乱池上萍,露光竹间月。
唐 赵嘏 沙溪馆 翠湿衣襟山满楼,竹间溪水绕床流。
宋 苏轼 徐君猷挽词 雪后独来栽柳处,竹间行复采茶时。
宋 黄庭坚 过致政屯田刘公隐庐 今来扫门巷,竹间翁蜕蝉。
宋 晁冲之 寄王立之 拊怜庭下石,问讯竹间梅。
宋 刘克庄 崇化麻沙道中 远闻清磬来林杪,忽有朱栏出竹间。
元 元好问 秋蚕 朝来饲却上马桑,隔簇仍闻竹间雨。
元 虞集 赋程氏竹雨山房二首 其二 竹间开几席,花底注山尊。 ——《骈字类编》
唐 白居易 林下闲步寄皇甫庶子 一酌池上酒,数声竹间吟。
唐 刘禹锡 和游房公旧竹亭闻琴绝句 尚有竹间路,永无綦下尘。
唐 李嶷 淮南秋夜呈周侃 风乱池上萍,露光竹间月。
唐 赵嘏 沙溪馆 翠湿衣襟山满楼,竹间溪水绕床流。
宋 苏轼 徐君猷挽词 雪后独来栽柳处,竹间行复采茶时。
宋 黄庭坚 过致政屯田刘公隐庐 今来扫门巷,竹间翁蜕蝉。
宋 晁冲之 寄王立之 拊怜庭下石,问讯竹间梅。
宋 刘克庄 崇化麻沙道中 远闻清磬来林杪,忽有朱栏出竹间。
元 元好问 秋蚕 朝来饲却上马桑,隔簇仍闻竹间雨。
元 虞集 赋程氏竹雨山房二首 其二 竹间开几席,花底注山尊。 ——《骈字类编》
湘水 xiāng shuǐ
即 湘江 。 汉 东方朔 《七谏·哀命》:“测 汨罗 之 湘水 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永负 汉 庭哭,遥怜 湘水 魂。” 鲁迅 《湘灵歌》:“昔闻 湘水 碧如染,今闻 湘水 胭脂痕。” ——《漢語大詞典》
流 liú《國語辭典》
流 [ liú ]
名- 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 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 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 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 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 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 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 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