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道殊方礼,人瞻汉使荣。

吉中孚唐代〕《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

官称汉独坐,身是鲁诸生。绝域通王制,穷天向水程。
岛中分万象,日处转双旌。气积鱼龙窟,涛翻水浪声。
路长经岁去,海尽向山行。复道殊方礼,人瞻汉使荣。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复道殊方汉使

复道(複道)fù dào
(1).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復,通“ 复 ”。《墨子·号令》:“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復道。”《史记·留侯世家》:“上在 雒阳 南宫,从復道望见诸将相与坐沙中语。”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復,音复。上下有道,故谓之復道。”《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自 雍门 以东至 涇 渭 ,殿屋復道周阁相属。” 刘白羽 《敦煌秋日》:“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奔赴 莫高窟 ,攀缘于回廊复道之中,留连于岩窟洞天之内。”
(2).指水陆两路。復,通“ 复 ”。 唐 皇甫冉 《送顾萇往新安》诗:“由来山水客,復道向 新安 。半是乘潮便,全非行路难。”
楼阁间架空的通道。也称阁道。《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 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 咸阳 北阪上,南临 渭 ,自 雍门 以东至 涇 渭 ,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唐 杜甫 《夔州歌》之四:“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唐 杜牧 《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霽何虹?”《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便一直向后走来,只见宝殿琳宫,迴廊复道,是个香火兴旺的古刹。”  ——《漢語大詞典》
殊方 shū fāng
(1).不同的方法、方向或旨趣。《文子·自然》:“三皇五帝,法籍殊方,其得民心一也。”《汉书·董仲舒传》:“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2).远方,异域。 汉 班固 《西都赋》:“踰 崑崙 ,越 巨海 ,殊方异类,至於三万里。” 唐 王维 《晓行巴峡》诗:“人作殊方语,鶯为旧国声。”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集殊方之货实,聚列国之商氓。”  ——《漢語大詞典》
礼 ( 禮 ) lǐ
礼 [ lǐ ]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6. 姓。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瞻 zhān《國語辭典》

瞻 [ zhān ]

  1. 向上或向前看。《诗经·邶风·雄雉》:「瞻彼日月,悠悠我思。」《楚辞·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2. 仰望。如:「瞻仰」。《诗经·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人所瞻。」
汉使(汉使)
南北朝 王褒 赠周处士诗 犹持汉使节,尚服楚臣冠。
唐 卢照邻 和吴侍御被使燕然 胡笳折杨柳,汉使采燕支。
唐 岑参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三 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
唐 李益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骈字类编》
荣 ( 榮 ) róng
荣 [ róng ]
  1. 草木茂盛,引申为兴盛:~枯(草木盛衰,喻得意失意)。~悴(荣枯)。
  2. 受人敬重,与“”相对:光~。~升。~誉。
  3. “梧桐”的别称。
  4. 草开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绿叶素~。~华。
  5.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