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榼上高磴,超遥望平川。
年长心易感,况为忧患缠。壮图迫世故,行止两茫然。
王旅方伐叛,虎臣皆被坚。鲁人著儒服,甘就南山田。
挈榼上高磴,超遥望平川。沧江大如綖,隐映入远天。
荒服何所有,山花雪中然。寒泉得日景,吐霤鸣湔湔。
举酒劝白云,唱歌慰颓年。微风度竹来,韵我号钟弦。
一弹一引满,耳热知心宣。曲终余亦酣,起舞山水前。
人生几何时,太半百忧煎。今日羁愁破,始知浊酒贤。
王旅方伐叛,虎臣皆被坚。鲁人著儒服,甘就南山田。
挈榼上高磴,超遥望平川。沧江大如綖,隐映入远天。
荒服何所有,山花雪中然。寒泉得日景,吐霤鸣湔湔。
举酒劝白云,唱歌慰颓年。微风度竹来,韵我号钟弦。
一弹一引满,耳热知心宣。曲终余亦酣,起舞山水前。
人生几何时,太半百忧煎。今日羁愁破,始知浊酒贤。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挈 qiè《國語辭典》
挈 [ qiè ]
动- 提、举。如:「提纲挈领」。《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 带领。如:「扶老挈幼」。《谷梁传·僖公二年》:「挈其妻子以奔曹。」
榼 kē《國語辭典》
榼 [ kè ]
名- 古代的一种盛酒器。《文选·刘伶·酒德颂》:「止则操卮执瓢,动则挈榼提壶。」唐·白居易〈风雨中寻李十一因题船上〉诗:「小榼酤清醑,行厨煮白鳞。」
- 泛指盒类的容器。《淮南子·泛论》:「今夫霤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卮。」《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只见门外一个老姥走将进来,手中拿著一个小榼儿。」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名-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 登載。如:「上報」、「上帳」。
-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 參見「上聲 」條。
高磴(高磴)
唐 独孤及 初晴抱琴登马退山对酒望远醉后作 挈榼上高磴,超遥望平川。 ——《骈字类编》
超遥 chāo yáo
(1).高远;遥远。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超遥茫渺,不能究其所在。” 明 徐芳 《夏日芙蓉峰登眺》诗:“超遥见远空,微茫出洲岛。”
(2).心神不宁貌。 唐 皎然 《奉酬颜使君真卿王员外圆宿寺兼送员外使回》诗:“超遥长路首,悵望空林杪。” 宋 张孝祥 《雨中花慢》词:“恨微顰不语,少进还收,竚立超遥。” ——《漢語大詞典》
(2).心神不宁貌。 唐 皎然 《奉酬颜使君真卿王员外圆宿寺兼送员外使回》诗:“超遥长路首,悵望空林杪。” 宋 张孝祥 《雨中花慢》词:“恨微顰不语,少进还收,竚立超遥。” ——《漢語大詞典》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动-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平川 píng chuān
(1).广阔平坦之地。《古文苑·扬雄〈幽州牧箴〉》:“荡荡平川,惟 冀 之别。” 章樵 注:“地势平,则川陆皆平。”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有时惊叠嶂,何处觅平川?” 宋 苏轼 《上皇帝书》:“臣观其地,三面被山,独其西平川数百里。” 谢雪畴 《长江飞渡记·在轻盈的白帆下》:“若让他们骑上战马,在北方那平川大道上奔跑,他们能撒开缰绳……来一小段骑技表演。”
(2).引申指广阔的前途。《水浒传》第六一回:“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寄拂论兵》:“喜今日相逢马前,幸分明指与平川。” ——《漢語大詞典》
(2).引申指广阔的前途。《水浒传》第六一回:“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寄拂论兵》:“喜今日相逢马前,幸分明指与平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