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猿啼海岛,群雁起湖田。

崔峒唐代〕《送丘二十二之苏州

积水与寒烟,嘉禾路几千。孤猿啼海岛,群雁起湖田。
曾见长洲苑,尝闻大雅篇。却将封事去,知尔爱闲眠。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海岛湖田

孤 gū《國語辭典》

孤 [ gū ]

  1. 幼年丧父或无父母。如:「孤儿」。《管子·轻重》:「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礼记·王制》:「少而无父者谓之孤。」
  2. 单独。如:「孤雁」、「孤身前往」。唐·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特出、怪异。如:「孤僻」。《乐府诗集·卷四一·相和歌辞十六·南朝宋·鲍照·东武吟行》:「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1. 戏剧中扮演官吏的脚色。如:「净扮孤」。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妓乐》:「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或添一人,名曰『装孤』。」
  2. 姓。如明代有孤启。
  1. 古代王侯的自称。《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孤之罪也。』」《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
  1. 背弃、辜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三国演义·第三○回》:「一则不孤他仰望之心,二来也不负我远来之意。」同「辜 」。
猿 yuán《國語辭典》

猿 [ yuán ]

  1. 灵长目猿科动物的泛称。与猴同类,惟颊下无囊,无尾,臀无坚皮。形似人,能坐能立,性聪慧,善于模倣,多生活于森林中。种类繁多,如长臂猿、黑猩猩等。
啼 tí《國語辭典》

啼 [ tí ]

  1. 号哭。如:「啼哭」。《谷梁传·僖公十八年》:「丽姬下堂而啼。」《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
  2. 鸟兽的鸣叫。如:「虎啸猿啼」。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宋·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𫛞〉词:「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海岛(海島)hǎi dǎo
亦作“ 海隝 ”。 海洋中的陆地。《史记·田儋列传》:“臣恐惧,不敢奉詔,请为庶人,守海岛中。”《汉书·田儋传》作“守海隝中”。《明史·方国珍传》:“臣本庸才,遭时多故,起身海岛。”《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那两件里……一件装着几根海岛边生的乌皮海藻。” 杨朔 《木棉花》:“ 香港 ,这个美丽的海岛,暂时还是平静的。”  ——《漢語大詞典》
群 qún《國語辭典》

群 [ qún ]

  1. 相聚一起的人或物。如:「鳥群」、「三五成群」、「鶴立雞群」。《禮記·檀弓上》:「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唐·白居易〈與元九書〉:「群分而氣同,形異而情一。」
  2. 量詞。計算群聚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群牛」、「一群小孩」。《紅樓夢·第二七回》:「只見寶釵出來了,寶玉、襲人一群人都送了出來。」
  1. 聚集、聚合。《國語·齊語》:「令夫士,群萃而州處。」《荀子·勸學》:「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1. 眾多。如:「群英」、「群經諸子」。《禮記·中庸》:「體群臣也。」唐·王勃〈滕王閣序〉:「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
  2. 成群的。如:「群島」、「群峰」、「群居」。
  1. 群集、成群。如:「群起而攻之。」《楚辭·屈原·九章·懷沙》:「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雁 yàn《國語辭典》

雁 [ yàn ]

  1. 动物名。脊椎动物鸟纲雁鸭目。形状似鹅,颈和翼较长,嘴长微黄,羽淡紫褐色,鸣声嘹亮,飞时自成行列。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往南飞,为一种季节性的候鸟。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1.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3.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4.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5.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6.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7.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8.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9.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10.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1.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2. 量词:➊ ​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1.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2.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湖田 hú tián
湖边围垦的水田。《宋书·孔季恭传》:“ 山阴县 土境褊狭,民多田少, 灵符 表徙无貲之家於 餘姚 、 鄞 、 鄮 三县界,垦起湖田。”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五:“贫为湖田长半没,拙因世事本多疎。” 清 孙枝蔚 《避地》诗之三:“清秋饶景物,洒泪对湖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