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酒三觞退,箫韶九奏停。

司空曙唐代〕《和耿拾遗元日观早朝

元日争朝阙,奔流若会溟。路尘和薄雾,骑火接低星。
门响双鱼钥,车喧百子铃。冕旒当翠殿,幢戟满彤庭。
积岁方编瑞,乘春即省刑。大官陈禹玉,司历献尧蓂.
寿酒三觞退,箫韶九奏停。太阳开物象,霈泽及生灵。
南陌高山碧,东方晓气青。自怜扬子贱,归草太玄经。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寿酒三觞退箫韶九奏

寿酒(壽酒)shòu jiǔ
(1).祝寿的酒。《宋书·乐志二》:“上寿酒,乐未央。”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舞阶衔寿酒,走索背秋毫。”《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席上摆着寿酒,臺上唱着寿戏。”
(2).祝寿的酒席。  ——《漢語大詞典》
三觞(三觴)sān shāng
三杯酒。 汉 王充 《论衡·语增》:“赐尊者之前,三觴而退。过於三觴,醉酗生乱。” 唐 司空曙 《和耿拾遗元日观早朝》诗:“寿酒三觴退,《簫韶》九奏停。”  ——《漢語大詞典》
退 tuì《國語辭典》

退 [ tuì ]

  1. 向后倒行、移动。与「进」相对。如:「后退」、「撤退」、「进退两难」、「以退为进」、「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 畏缩。如:「退缩不前」。《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
  3. 谦让。如:「谦退」、「退让」。《晋书·卷三七·宗室传·安平献王孚传》:「宣帝执政,常自退损。」
  4. 离去、离开。如:「退席」、「迟到早退」、「功成身退」。
  5. 辞去职务。如:「退休」。《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子胥退而耕于野。」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敢以其不胜任而辄退之。」
  6. 取消、解除。如:「退约」、「退租」、「退婚」。《红楼梦·第一六回》:「闻得父母退了前夫,它便一根麻绳,悄悄的自缢了。」
  7. 脱去、除去。如:「退毛」。《西游记·第二三回》:「把他且浸在后边净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盐腌著,使阴天下酒。」
  8. 减损、消失、衰减。如:「退烧」、「退色」、「衰退」。《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二首之二:「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9. 归还。如:「退货」、「退票」、「包退包换」、「货既出门,概不退换。」
箫韶(簫韶)xiāo sháo
(1). 舜 乐名。《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万钧之为重,衝飈不能移,《簫韶》未九成,灵鸟不紆仪也。”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梨园职掌,宠倖徼天上,论《簫韶》九成奚让,试看彩凤来仪,太平有象。”
(2).泛指美妙的仙乐。 唐 李绅 《忆夜直金銮殿承旨》诗:“月当银汉玉绳低,深听簫韶碧落齐。”  ——《漢語大詞典》
九奏 jiǔ zòu
指古代行礼奏乐九曲。《书·益稷》《簫韶》九成,凤凰来仪” 孔 传:“备乐九奏而致凤凰” 孔颖达 疏:“成,谓乐曲成也。 郑 云:‘成,犹终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故经言九成,传言九奏,《周礼》谓之九变,其实一也。”《史记·赵世家》:“ 简子 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序》:“ 微之 梦得 尝云:‘此乃九奏中新声,八珍中异味也。’”参见“ 九成 ”。  ——《漢語大詞典》
停 tíng《國語辭典》

停 [ tíng ]

  1. 中止。如:「停办」、「停止」、「雨停了」。
  2. 止留、暂时居留。如:「停留」。《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雨水不住,营中泥泞,军不可停,请移于前面山上。」
  3. 放置、搁置。如:「停放」。《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式传》:「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把棺材就停在房子中间,开了几日丧。」
  1. 稳当、妥贴。《西游记·第三回》:「悟空将金冠、金甲、云履都穿戴停当。」《儒林外史·第五回》:「当下商议已定,一切办的停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