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亭暗橘边宿,

韩翃唐代〕《送端州冯使君

白皙风流似有须,一门豪贵领苍梧。三峰亭暗橘边宿,
八桂林香节下趋。玉树群儿争翠羽,金盘少妾拣明珠。
怀君乐事不可见,騣马翩翩新虎符。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三峰宿

三峰 sān fēng
(1).三山峰。指 华山 之 莲花 、 毛女 、 松桧 三山峰。 唐 陶翰 《望太华赠卢司仓》诗:“行吏到 西华 ,乃观三峰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泪添九曲 黄河 溢,恨压三峰 华岳 低。”
(2).三山峰。指 江苏 三茅山 之 大茅 、 中茅 、 小茅 三山峰。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大小三峰次 九华 ,灵踪今尽属 何 家。”
(3). 华州 之代称。《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鑾驾在三峰,天同地不同。” 前蜀 韦庄 《秦妇吟》:“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漢語大詞典》
亭 tíng《國語辭典》

亭 [ tíng ]

  1. 秦汉时的地方治安机构。《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2. 古代建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以便旅客投宿休息。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3. 守望敌情的处所。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三首之三:「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4. 有顶无墙,供人憩息、观赏的建筑物,多筑在花园或路旁。如:「凉亭」、「茅亭」。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 一种供办公或营业使用的小型房子。如:「票亭」、「邮亭」、「电话亭」。
暗 àn《國語辭典》

暗 [ àn ]

  1. 不明亮的、光线不足的、黑夜的。如:「暗房」、「阴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宋·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词:「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2. 幽深、阴翳。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昏昧、不明事理。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通「暗」。
  4. 不让人知道的、不公开的。如:「暗号」、「明人不做暗事。」
  5. 无光泽的。宋·苏轼〈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词:「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1. 默不作声的、隐密的。如:「暗杀」、「暗示」、「暗渡陈仓」。唐·韩偓〈无题〉诗:「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三出》:「宠固君心,暗中包藏计狡。」
  1. 不光明。如:「弃暗投明」。
  2. 姓。如元代有暗伯。
  1. 光线变得不明亮。如:「天色已渐渐暗了。」
橘 jú《國語辭典》

橘 [ jú ]

  1. 植物名。芸香科柑属,小乔木或灌木。枝纤细有刺。叶狭长而尖,叶柄与叶片间有关节。花白色五瓣。秋天结果实,也称为「橘」,形小而扁圆,果皮为红黄色,果肉多汁,味甘酸可食。果皮、种子、叶片等均可入药。
边 ( 邊 ) biān《國語辭典》
  1. 「邊 」的異體字。
宿 sù/xiǔ/xiù《國語辭典》

宿 [ sù ]

  1. 供休止的处所。如:「宿舍」。《周礼·地官·遗人》:「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2. 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
  3. 姓。如汉代有宿详。
  1. 住夜。《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2. 停留。《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孝文寤于兵之不可宿。」
  3. 安、守。《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官宿其业,其物乃至。」晋·杜预·注:「宿,犹安也。」
  1. 旧的、积久的。如:「宿怨」、「宿忧」。《汉书·卷七○·陈汤传》:「雪边吏之宿耻。」
  2. 隔夜的。如:「宿雨」、「宿醉」。《镜花缘·第四回》:「睡到黎明,宿酒已消。」
  3. 前世的。如:「宿缘」。
  4. 平日的。《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传》:「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通「夙」。
  1. 素来、平时。《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灵帝宿闻其名,数引纳之。」
  2. 早先。《管子·地图》:「宿定所征伐之国。」唐·尹知章·注:「宿,犹先也。」

宿 [ xiǔ ]

  1. 夜晚。如:「整宿」。《红楼梦·第四八回》:「商议已定,一宿无话。」

宿 [ xiù ]

  1. 星座。如:「星宿」、「二十八宿」。汉·王充《论衡·祀义》:「天有列宿,地有宅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